|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礼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遗产”
——以清水江中游地区苗族银饰为例
李若慧
(中南民族大学)
摘 要: 当 2000 年以后“非物质遗产”这个概念引入中文语境,尤其在 2006 年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大部分有关苗族银饰的研究主要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一框架中,并且,关注的维度主要围绕银饰锻制技艺及技艺传承人。本文认为,非遗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民俗”,即歌谣、神话、舞蹈、音乐、习俗、节日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清水江中游地区的苗族银饰作为一项文化遗产事项,连系着当地人的“礼俗”与日常生活,它既是礼俗规范的重要物件,又涵盖着地方苗族人群对“好的生活”的界定。本文希望将清水江流域苗族银饰这一“文化遗产”置于礼俗生活实践中进行考察,认为文化遗产即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仅仅在于对手工技艺或手工艺人的关注,更是依赖于该文化遗产事项在地方人群礼俗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 文化遗产;礼俗生活;清水江中游;苗族银饰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