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江晨怡]以“保”为家:明清以来台州松门卫城的信仰空间研究
  作者:江晨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8 | 点击数:38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以“保”为家:明清以来台州松门卫城的信仰空间研究
江晨怡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摘  要:浙江台州特有的“保界”概念是指民间特定聚落的神佑范围,温岭市松门镇以保界为基础的信仰空间的动态变化与卫城历史、人群构成、社会结构的变迁高度同频。明朝松门卫的内部建制为保界的兴盛奠定空间格局,经历清初迁海和展界后的再整合形成较为规整的保界格局,并随着民众生计模式的变化,晚清至民国时期已出现保界的完整形态和层级关系,而面对现代行政建置的频繁变动和人口的迁移,民众借由“双保界”等形式适应变动。以保界庙为中心的信仰空间是松门地缘社会形成的纽带和基础,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着社会群体的行为和心理。
关键词:保界;松门卫;祭祀圈;信仰空间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
下一条: ·[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
   相关链接
·[屈啸宇 彭连生]公产环与清代浙东村落的地缘共同体·[李一]薄下的祭祀圈:基于鲁中草庙寺进香礼簿的个案研究
·[严曼华]身份认同与情感共振:朝山进香群体的祭祀圈研究·[屈啸宇]保界庙传说的分布、生成与类型学意义
·[沈昕 戴伟]“汪公菩萨”信仰空间扩张考察·[屈啸宇 彭连生]族谱村庙公产记述与浙东村落的地缘共同体构建过程
·[张友庭]寮村的“张公信仰”及其祭祀圈的扩大·[张宏明]民间宗教祭祀中的义务性和自愿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