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流域文化生态视域下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实践路向探赜
高晓芳
(内江师范学院)
摘 要:新时代,为了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精神,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全面进入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新阶段,各级政府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政策性倡导层见迭出,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亦应及时融入这一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的大潮,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创”事业出一份力。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活态性保护需要通过文化生态学予以理论关照,并进一步将理论视野具象化为流域文化生态,找寻内江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事象与沱江河流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系完整,涵盖十个门类,在沱江流域自然、经济、制度等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自然生态性、经济生态性、政策生态性的流域文化生态特点。基于这些环境特征,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保护可以实行分区规划,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环境支撑区四个不同保护等级的空间管治地域,通过这种流域文化生态的空间保护模式,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力,加速沱江流域文化的整体保护进程,进而早日实现沱江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愿景。
关键词:流域文化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