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陈长虹]七夕节、巧女神与九子母
  作者:陈长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8 | 点击数:38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七夕节、巧女神与九子母
陈长虹
(四川大学)
摘  要:敦煌P.3081号文书占卜七曜日吉凶时,所求吉神写作“九子母”“巧女神”“九子母巧女神”。根据文书的行文习惯判断,这里的“九子母”与“巧女神”之间不宜断开,所指并非两位神灵。九子母即是巧女神。中国古代七夕节所求之巧并非仅仅是手艺之巧,而是同时包含了女性追求的手艺、心灵、婚姻、子嗣之巧。晚唐五代在敦煌地区,九子母或因其职能和七夕节女性所求相同而被供奉,获得“巧女神”之名。这种关联性在后世文献中也能得到应证。
关键词:九子母七夕节巧女神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下一条: ·[成丽竹]地方文化生活到国家文化资本: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文化构建
   相关链接
·[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
·[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孙瑾]试论吐鲁番麻布诃梨帝母画像的构图来源·[朱双燕]2016年武义七夕节接仙女仪式的田野调查报告
·中国(鲁山)七夕节:让七夕文化走进现代生活·[王娟]化生·乞巧·相连爱——七夕节史话
·[萧放]七夕节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侯仰军]七夕节为什么还要乞巧?
·陶立璠:“七夕节”保护需要坚守·[陈连山]论七夕节的源流
·[张勃]从乞巧节到情人节·由七夕节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沂源“七夕节”22日开幕 七夕庙会等激情上演·[张勃]七夕节,中国传统社会的女儿节
·[张勃]谁在复兴七夕节──传统的发现与发明·七夕节民俗扫描:被赋予爱情美满心灵手巧两涵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