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山曼]《流动的传统:一条大河的文化印迹》
  作者:山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0 | 点击数:73112
 

后 记


  1988年,我和李万鹏、叶涛、姜文华、王殿基诸先生合作的《山东民俗》出版,捧着散发油墨气味的新书,作者五人与责任编辑、设计封面的画家有过一次愉快的聚会。大家都觉得民俗调查是既有意义又很迫切的事情,都愿去做这样的调查,都想多出几本这方面的书。热情之中,共同议定了“黄河民俗”的选题,更进一步,连具体行动的方案也出来了:先从包括山东河段的下游开始考察,再溯流而上考察中游和上游。

  但是待到真正要出发的时候,有的身体欠佳,有的公事缠身,有的经费没有着落。我明自愿望和现实之间还有那么远的路程,当时也曾犹豫。但是这个题目对我太有吸引力了,我终于决定独自走向母亲河。

  先后九年,我终于从河南孟津的白鹤镇,走到了黄河入海口的大汉流。这期间得到了许多朋友和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回想起来,一幕一幕地,像一本读不倦的大书,它将伴我终生。

  现在写成了这样一本书,不知能否表达我所看到的黄河民俗的精灵?还待读者来评判。

  若明年能够走向黄河的中游,我将会把考察的方法和写作的形式都作一番适于个体的调整。

  我不会离开黄河的,做梦都常在大河之滨。

1997年年尾于烟师29号楼家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弗里:《怎样解读口头诗歌》
下一条: ·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
·[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
·[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
·[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