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3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3年会专区

[杨雪]拉祜族芦笙舞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传承保护
  作者:杨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14 | 点击数:1054
 

中国民俗学会2023年年会论文• 

拉祜族芦笙舞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传承保护
杨雪
(昆明学院)

摘 要:芦笙舞是拉祜族的传统舞蹈,以芦笙为伴奏而舞动,舞步花样层出不穷,变幻多端。拉祜族芦笙舞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共有一百多个套路,是拉祜族源远流长的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韵味的展现。芦笙舞与拉祜族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是拉祜族精神风貌、民族情感、民族信仰以及生产生活的反映,成为拉祜族显著的民族文化标识。深厚的文化价值使芦笙舞绵延至当代而生生不息,对芦笙舞的探究是对拉祜族祭祀传统、精神风貌、审美取向、道德理念等的关注,增强对这一民族舞蹈的关注程度,构建其在当代的系统的保护传承模式,最终实现在现代发展进程中的创新转型。
       关键词:拉祜族;芦笙舞;文化特性;传承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秀]手艺人个体的时代应变
下一条: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
   相关链接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黄静华]拉祜族史诗的生长和延展:书写文本的意义阐释
·[王丽清]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场域探究·[黄静华]作为民俗生活实践的拉祜族“厄莎”叙事
·[黄璜]拉祜族“古根”演述者的个案研究田野报告·[艾菊红]文化再生产与身份认同: 以澜沧拉祜族的旅游业发展为例
·[黄静华]史诗文类视角中的拉祜族“古根”叙事传统·[原源]异乡田野考察记
·[高健]少数民族神话的当代变迁:以拉祜族“牡帕密帕”和佤族“司岗里”为例·[王正华]拉祜族服饰文化概述
·[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李根]拉祜族传统宗教文化特点
·[苏翠薇]拉祜族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初探·[晓根]拉祜族传统居室文化特点及其演变
·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化 贵州苗族芦笙舞进课堂·震撼:拉祜族原生态歌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