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3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3年会专区

[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
  作者:许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14 | 点击数:1054
 

 中国民俗学会2023年年会论文• 

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
许诺
(南京大学)

摘 要:地名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历史积淀和社会记忆选择的结果。本文以集体记忆的视角,借鉴苏州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中对政治认同建构、文化内涵积淀以及记忆展示呈现的经验,分析地名无序化、选择性遗忘,影响老地名集体记忆建构的问题。笔者从地名文化遗产的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两方面出发,提出了要采取规范指示牌使用、进行地名文化遗产数字化以及利用游戏机制增强地名文化可见度的手段推动地名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管理和规划提供更加精准、全面和智能化的支持,从而促进地名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
      关键词:集体记忆;地名文化遗产;数字化;城市信息模型;亲子游戏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
下一条: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
   相关链接
·[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王涛]《地名文化遗产鉴定》修订刍议
·[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郭静暄 赵永恒 马驰 张有明]人工智能助力下的民族冰雪体育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祝鹏程]发明一种新文体:近代革命传说的生产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
·[王娜]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毕传龙:连接好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出入口” ·[谢红萍]集体记忆中个体叙事的构建逻辑
·[吴晋芳]集体记忆视角下的中庄秧歌传承发展探究·[范译馨]非遗语境下节日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