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3年年会论文•
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
——重审北大“歌谣运动”的意图与方法
李盛
(南京师范大学)
摘 要:作为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歌谣运动为中国新文学的现代转型和中国民俗学的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理论到实践,它是在域外因素的刺激下发生的。借助柄谷行人的“颠倒”视角来看,歌谣并非现成存在,是“folk-song/people song”与“歌谣”的遭遇促成了歌谣的发现。在发现歌谣的过程中,运动的参与者对“民”的认识逐渐深入,从价值中性的“民间”“民众”到意识形态色彩鲜明的“人民”“民族”。但是,“到民间去”并唤醒民众的愿望未能完全实现,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分子对“民间”的想象带有强烈的空想性质,周作人等人对此给出了反思,反思背后暗藏了对现代性本身的置疑,进而促使歌谣运动在开展十数年后从信仰外来理论回归了评判文学艺术比较客观的状态。歌谣运动结束了,歌谣搜集和民歌创作仍在延续,传统与现代、外来因素与本土语境的碰撞也将是中国文艺不断创新的永恒课题,这或许是这场运动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关键词:歌谣运动;现代性;新诗;民俗学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