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
  作者:高荷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9-26 | 点击数:22349
 

摘   要:“满—通古斯语族史诗”这一提法基于“东北亚史诗带”与“满—通古斯语族史诗群”,但所涉族群基于严谨的语言学划分,仅指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埃文基人及那乃人的叙事传统。其中满族“窝车库乌勒本”、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早被学界所知,而鄂温克族史诗从名到实都需重新界定,埃文基人和那乃人史诗的相关研究状况也需做介绍。

关键词:满—通古斯语族史诗;跨界民族;鄂温克族史诗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通古斯语族史诗研究”(18BZW201)


  王国维认为中国文学终因不能凭借叙述人生和宗教需要而创作出代表国民精神的类似于荷马史诗的作品。黑格尔提到中国叙事诗或史诗不发达也持这种观点,“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

  两位学者得出如此结论主要依据汉族的叙事诗传统。实际上,中国多个少数民族有传承千年的活态史诗传统,如“三大史诗”。地处黑龙江省的多个少数民族世代口耳相传着散韵结合的口头叙事传统,如“伊玛堪”“摩苏昆”“乌钦”“窝车库乌勒本”等。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巴尔虎)等民族的口头叙事传统被称为“东北亚史诗带”。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口头叙事传统又被称为“满─通古斯语族英雄史诗群”,这一史诗群与“蒙古族英雄史诗群”“突厥语族史诗群”共同形成了“中国北方英雄史诗带”。

  本文所提“满—通古斯语族史诗”是严格按照语言学中满—通古斯语族的分类,不包括达斡尔族和蒙古族(巴尔虎)。通古斯是在种族与语族大体一致的意义上使用的,它所指的是一个相延发展的民族系统,包括先秦时期的肃慎,汉晋时期的挹娄,南北朝的勿吉,隋唐时期的靺鞨,宋元辽金时期的女真,明末女真及以后的满、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部落集团或民族。目前被列入通古斯族系的有13个族群:中国的满、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俄罗斯的那乃、埃文基、埃文、涅基达尔、奥罗克、奥罗奇、乌德盖、乌尔奇。由于这13个民族的语言还有相当差异,于是将通古斯语族分为两个语支,满语支包括满、赫哲、锡伯、那乃、乌尔奇5个语群;通古斯语支包括鄂温克、鄂伦春、埃文基、埃文、涅基达尔、奥罗克、奥罗奇、乌德盖8个语群。

  这13个族群中,在新疆察布查尔自治县的锡伯族有“念说”(锡伯语为“朱伦呼兰比”)的传统,与史诗关联尚需探讨;除鄂温克、鄂伦春、埃文基之外,国内研究资料阙如,我们仅知乌尔奇人称史诗类说唱文学为“雅雅宁格曼”,奥罗奇人称之为“宁曼”,乌德盖人也有类似的作品。因此本文所指“满—通古斯语族史诗”仅为流传在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那乃人、埃文基人六个族群的史诗传统。将来,也许随着新资料的发现、译介的深入,还会有新的变化。

  在这六个族群的史诗传统中,满族“窝车库乌勒本”、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为学界熟知,另三个族群史诗情况却少有人知。

  一、鄂温克族史诗:由线索到文本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即中央民族大学)鄂温克族教师巴图孟和整理过长诗《十五岁的阿拉泰崇保尔夫》,该诗以蒙古族作品发表,巴图孟和认为它应属鄂温克族的传统叙事诗作品。1978年,鄂温克族学者尼·巴图孟和整理了父亲用蒙语口唱的史诗;1985年,玛·赛吉日玛注释出版《英雄的巴特尔》,共收入《保日勒岱莫日根》和《阿拉泰孙布尔》《早生的额格尔莫日根》和《呼和特默尔札瓦》四部民间诗作,一般都认为这些史诗在布里亚特蒙古族中世代传承。

  之后二三十年间,较少有学者根据此线索做进一步探讨。2008年,《蒙古英雄史诗大系》第二卷“布里亚特体系史诗”中“两次或多次征战型史诗”收入《宝尔勒岱莫日根夫》,经蒙古族学者辨识,即《保日勒岱莫日根》。2009年,在彭苏格旺吉乐主编的《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英雄史诗》中,收入《阿拉泰孙布尔》《宝日勒岱莫日根》两部史诗。《阿拉泰孙布尔》《宝日勒岱莫日根》极有可能为鄂温克族史诗。

  本人因循这一线索,翻译了《宝日勒岱莫日根》《阿拉泰孙布尔》。其中《宝日勒岱莫日根》共六节,3000多行。“宝日勒岱”在蒙语中为灰色之意。按照文本内容提炼情节如下:

  第一节:年迈父母生子求大师起名得宝日勒岱,后又生一女起名乌云其其格,宝日勒岱擅长射箭,得宝马。哈拉都汗抢走妹妹,宝日勒岱听宝马的话得马鞍和装备;哈拉都汗派人通知父母让莫日根将猎物上交,并听取喇嘛建议要害死保日勒岱,将其扔进大海。第二节:父母转述哈拉都汗的要求,宝日勒岱骑马救妹妹,被占卜喇嘛骗入陷阱装入袋中,黑褐色公牛将他拉到黑海,路上遇到老鹰及其他飞鸟要救保日勒岱未成功。宝日勒岱在袋中得知这一切决心要报仇。第三节:占卜喇嘛算卦后要残害银鬃花马,花马急智逃脱,找到妹妹,妹妹请求十五头的蟒古思帮忙未成功,蟒古思追赶妹妹三五年未果。花马抓住化为小鸟的三仙女之一,请求它们帮忙,老鹰来协助,但是哥哥已经变成小婴孩。仙女和妹妹将哥哥抚养长大,决定返回故里。妹妹牺牲自己做哈拉都汗儿子的妃子,宝日勒岱屠宰黑色公骆驼,用计谋杀死汗的儿子。第四节:兄妹二人回到家乡,找不到父母,老翁告诉他们父母被汗害死。宝日勒岱准备复仇,汗不相信占卜喇嘛的预言,不相信宝日勒岱复活。汗的三个魂魄被杀死,宝日勒岱找到父母骨骼后返回家乡。第五节:宝马劝宝日勒岱出征,发现神鸟凤凰的儿子三兄弟,并从毒蛇手中救出三兄弟;宝日勒岱看见天上的仙女,三仙女许配给三兄弟。十五头颅蟒古思将妹妹抓走。第六节:宝日勒岱救出妹妹乌云其其格,在三仙女的帮助下妹妹恢复容貌。

  笔者将《宝日勒岱莫日根》分为九个母题,分别为:英雄的身世;英雄营救亲人;英雄死而复生;英雄父母被抓;英雄与三仙女;英雄救出凤凰的三个儿子;英雄杀死蟒古思的三个灵魂;英雄和兄弟姐妹回到家乡;英雄的妹妹成了仙女。

  英雄的助手主要有他的妹妹、三仙女和凤凰母亲。妹妹和三仙女得知宝日勒岱被扔进大海之后,变成鲨鱼和鹰把海里的宝日勒岱救回到岸上。凤凰母亲为了感谢宝日勒岱的救命之恩,送给了他拧系着三个角的绣有美丽花朵的绸缎头巾,并嘱咐他如果路上遇到生命危险的话,就每次把头巾拧系的角解开一个。在她的帮助下,宝日勒岱轻松通过了找寻三仙女的考验。三兄弟获救后,变身成了英雄的形象。三兄弟没有对宝日勒岱做出直接的帮助,但是他们的母亲用神奇的丝绸头巾帮助宝日勒岱逃出困境,也相当于是三兄弟对宝日勒岱的帮助。

  宝日勒岱的对手有哈拉都汗和蟒古思。哈拉都汗虽然以王爷的形象出现,但是他心狠手辣,身边有坏喇嘛用黑暗魔法辅佐他,加之他和魔鬼一样有三个灵魂,所以哈拉都汗其实是魔鬼化的人。蟒古思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很常见的魔鬼形象。有十五个脑袋的蟒古思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妹妹乌仁其其格为了救被扔进大海里的哥哥而利用了蟒古思;第二次是宝日勒岱把三仙女带回家却发现妹妹被蟒古思抓走了,于是去找蟒古思复仇救回妹妹。蟒古思和哈拉都汗一样都有三个栖息在不同地方的灵魂,只有三个灵魂都破灭,它们才会死掉。

  《阿拉泰孙布尔》共1912行,分为三个诗段。第一节:在世界正中央,诞生负有盛名的阿拉泰孙布尔,他要和哥哥一起去山上打猎,祭祀苏力德九天,发现奇异的现象后去请教姐姐。姐姐占卜发现弟弟看到陶丽米丽琴洗脸,姐姐无法阻止弟弟向西北出征。出征前,弟弟获得棕色枣骝马和软骨弓。第二节:占卜师陶丽米丽琴派出牧驼老人给阿拉泰孙布尔送礼物表心意,阿拉泰孙布尔和宝马变装成乞丐来到套干陶布琴可汗的宫殿,阿拉泰孙布尔向可汗表达了要娶妻的需求,陶丽米丽琴猜中了谜语。第三节:阿拉泰孙布尔赢得考验婚三项比赛——骑马、射箭、摔跤,举办婚礼。几年过去了,阿拉泰孙布尔忽然意识到家乡出事,赶回家乡。姐姐被抢,父兄都不在。父母成为奴仆,阿拉泰孙布尔变成占卜师与父母相认,杀死了十五头蟒古思及小蟒古思,救回父母,举办婚宴。

  《阿拉泰孙布尔》的母题相对简单,可分为:英雄的出生;英雄的姐姐和哥哥;英雄出征;英雄娶妻,完成三项比赛;英雄返乡战胜魔鬼。

  另外几部诗作《早生的额格尔莫日根》《呼和特默尔札瓦》及《十五岁的阿拉泰崇保尔夫》因尚未翻译,具体情况还不可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
下一条: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
   相关链接
·[高荷红]满—通古斯语族史诗母题研究·中国撒拉族与中亚土库曼人
·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
·塔吉克族:飞翔在中亚大地上的雄鹰·乌孜别克族:中亚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
·珞巴族:见证时代变迁的古老民族·门巴族:从遥远的历史走来
·傈僳族:历史迁徙中的分散与凝聚·壮族:越南有“贝侬” 交流渐深入
·京族:中越两国经济和文化往来的重要纽带·哈萨克族:在欧亚地缘政治博弈中举足轻重
·独龙族:加快发展是境内外面临的共同课题·蒙古族:兼具历史和现实影响力的草原民族
·朝鲜族:影响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民族·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柯尔克孜族
·苗族:源于中华大地,遍布世界各地·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