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演艺民俗的定位与研究方向
天津 中国北方曲艺学校 倪钟之
民俗学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艰难的道路,终于在“文革”后重新获新生。特别是1997年国家教委将其列为二级学科,对民俗学的全面思考,便提到议事日程。除总体性民俗研究外,各分支民俗也受到重视,演艺民俗也被列入民俗学的研究范围。
表演艺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但自现代意义的民俗学传入以后,有些分支民俗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兴趣,演艺民俗却未能列入正式研究范围。其原因:1、民俗学界往往从宏观角度着眼,视民间演艺本身就是民俗现象,重点多是对其作品流变、演出形式等方面的探索,对其中更具民俗特点的艺人习俗却缺乏专门研究。2、演艺界虽有学者对其搜集研究,但又多是从演艺使的角度着眼,无民俗学的学科意识。3、演艺界自身的保守性,使有些学者难以深入了解其民俗内容。
演艺民俗应有自身的界定,民俗学又有自己的视角。近年来,演艺民俗研究呈现新的发展方向,摆脱了艺术学研究的内容,使演艺民俗形成自己的内涵和外延。演艺民俗作为行业民俗,比列入其它民俗更能突出其特点,而且有自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环保民俗——新世纪中国民俗学重要的研究课题
福建省晋江市博物馆 粘良图
钟敬文先生《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刍议》一文,提出新世纪中国民俗学的任务。其中指出应用民俗学的研究要包括“环保民俗”这一课题。环境问题是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我国早把环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颁布法律法规,但多年来,整体环境未见改善。决定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环保意识。要解决环保问题,首先应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我国先民积累了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形成一系列重视环境、保护生态的民风民俗。这些环保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上世纪50年代末,国内推行“大跃进”冒进战略,造成国民环保意识滑坡,环保习俗硗薄乃至消失。搜集研究环保民俗资料,培养新的环保风尚;发挥理论先导作用,提供科学决策。这是历史赋予中国民俗学者的重大责任。
红遍中华的枣文化
陕西师大 宁锐
融合生产、饮食、人生仪礼、养生长寿、节日礼俗、工艺美术、生态环保等民俗为一体的红遍中华的枣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辉。 一、大枣的故乡在中国。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九世纪,中国大枣逐渐传遍全世界。二、枣树种类何其多。 三、巧用红枣祛百病。四、枣的故乡枣俗浓。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几乎无枣不成俗。五、华夏美食常用枣。六、结束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网站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