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代表大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民俗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提要
  作者:CFS 秘书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2-07-15 | 点击数:53724
 

F-G

田家窑、霍庄田氏家族芦牙山取水习俗调查
山西朔城区文联 范金荣

  引子:2000年3月18日,笔者乘坐田大年的三轮摩托车到达田家窑村,又由田大年的父亲田连领着,找到当过善雨的王泽,了解了一些取水的情况。王泽还提到霍庄的田应江上过芦牙山。4月8日第二次乘坐田大年的三轮摩托车到霍庄找到田应江。返回田家窑时,又找到田斌了解情况。经过反复梳理,写成此文。
  基本情况:田家窑和霍庄的人口、粮田面积、水源、信仰等内容;庙宇情况;取水仪式:取水日期、路线等;行雨仪式,行雨也叫出马;唱谢雨戏:唱戏时间、内容等。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民俗学学科建设之我见
南京大学中文系 高国藩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今日,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富裕,人民开始讲究民俗,但多是非正规民俗。
  在这人人都讲民俗的时代,民俗学学科建设就有迫切性和必要性。中国自古以来民俗都是“随君上之情好”产生的,因此许多民俗都是在政府倡导控制下发生发展的。因此民俗学学科建设对政府控制的民俗具有指导性和起咨询作用,它是驾临于非正规民俗之上的指导者和鉴定者。


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前景
――钟敬文先生的学问和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日语系 高木立子

  钟敬文先生在中日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方面,只留下了一篇文章。但这篇文章反映了他的比较研究观之一斑,尤其体现了他的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其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事实上,要做一番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念头,早在20世纪30年代钟敬文先生赴日留学以前,就已经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从现在来看,当时他想做比较研究的目的,可能只着眼在二者之共同点方面,由此来找出一些跨越国界的人类共通发展的规律。然而,作为此次留学副目的的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论文,因为种种原因,他始终没有写出来。一直等到1991年,钟敬文先生才拿起笔写出了《中日民间故事比较泛说》。而此后他再也没有著作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但在民间故事比较研究方面的言论却是不少的。其中他特别再三地指出,比较研究除了关注二者的共同点以外,还要看到研究差异点的重要性。此外,我在先生身边还学到了整体比较和个别(类型或母题)比较应该同时进行等的比较研究思想。对于故事的形态研究、语境或表演研究等较新的理论,钟敬文先生在他的民间故事比较研究方面没有专门采用过。对此,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他的用意,然后再像他经常教导我们的那样,把新的理论好好嚼烂、消化后逐步加强和发展中日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
  总之,先生的这些看法都是针对着一个很大的目标,即为了中国民俗学的健康发展而展开的。因此,我想我们首先要学习钟敬文先生的,也许是他的这种学问精神。

 

关于当代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河南大学文学院 高有鹏

  当代民俗学的发展受到了几个问题的制约,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入思索与高度重视。一、民俗学是否只有从社会学和人类学中间吸取理论根据;二、中国民俗学的历史文献整理问题;三、中国现代民俗学理论的总结问题;四、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及其与民间文艺学的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问题;五、学术道德、学术风尚与学术风度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一个学科如果仅仅去沾沾自喜,它将是一团死水。我们曾经受社会有关部门的不重视,这是因为在学科发展中我们自己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没有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应有的贡献。尤其是我们的目光、胸襟的狭隘与偏颇,影响了社会对我们的必要支持。民俗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问题如何处理,这将是当前民俗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走向有效参与的民俗学组织变革
学苑出版社 高巍

  参与性,是社团的本质属性。中国民俗学会是一个社团,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中国民俗学会这样的社团来说,其“有效参与”就是要求我们全面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主动地、自下而上地参与,去满足社会多元发展的需求。
  参与性,这是客观形势对社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在市场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社会,社团必须为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服务。即:广泛参与社会生活,以社会需求制定自己的行为策略;以社会认知程度为评判标准。相反,如果一个社团不能向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社会也就不会向你提供足以供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结果,必然是自己的枯萎和遭遗弃。
  这表明,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事业要进行改革,绝不仅仅是增加一些活动经费的小问题,而是关系到自己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而改革的关键,就是逐步实现所谓的“有效参与”。否则,就无发展可言,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俗学理论体系就缺乏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实现这一变革,不仅仅上出自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有效参与,一靠正确地认识客观形势,制定正确的政策和发展战略;二靠必要的组织保证。实现由“间接参与型”到“直接、有效参与型”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可以算作中国民俗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浙江民俗学20年回顾
浙江杭州师院 顾希佳

  在中国民俗学早期活动史上,浙江有过令人瞩目的一页。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是在全国范围内较早恢复民俗学活动的省份之一。1979年成立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浙江分会,即以民俗研究为其主要活动内容。1981年创办内部刊物《浙江民俗》。1982年成立浙江民俗学会。1985年创办公开刊物《风俗》。1986年又率先编纂出版《浙江风俗简志》。1987年,钟敬文先生在杭州作《浙江民俗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应作哪些工作》的讲话,寄浙江民俗学界以厚望。20年来,浙江民俗学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初步形成了一支学术队伍,出现一批学术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浙江民俗学20年活动作全面回顾。总结其主要成绩和经验,同时也试图检讨其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找造成某些缺憾的主客观原因。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讨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在当前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旨在推动浙江民俗学界在新世纪里的健康发展。


岭南民俗的现代演绎
中山大学中文系2001博士生 关溪莹

  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同百越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岭南民俗文化作为岭南地域的亚文化和隐文化,是岭南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实验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当代岭南社会,其经济的发展,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现实、开放、包容、灵活的商业文化特征,较少的历史文化重负以及毗邻港澳的地理条件促成了岭南尤其珠三角区域民俗文化显著的现代变异。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岭南民俗现代变异的四个特征:传统民俗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作为民俗主体的人的需求与功能获得突显;传统民间信仰空前繁荣;民俗社会的国家在场。
  并进一步从岭南文化品格、当前社会特点、民众群体人格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文化解析。


陕北红枣文化的生殖、生命象征意义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 郭冰庐

  陕北特产红枣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食物,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生殖、生命的象征意义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红枣文化。这和红枣固有的贫富咸宜的品质有关,也和陕北人枣食工艺的审美修养和红枣崇拜有关。
  在婚礼和生育中,红枣是种族繁衍、生殖崇拜的象征符号。
  红枣又是生命的象征物。诸多品种以西王母命名,陕北又有枣皮系西王母的指血染红的神话,说明人们对“红”认识的升华。红成了血的象征符号,是人对血的感谢和崇拜。
  红枣被人们推崇的物质基础是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民俗与区越文化
湘潭市七中 郭兆祥

  论点:民俗,为文化概念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区域文化,亦为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都属于大文化的范畴。它们既有相切点,又有重合面,此外,还有质的差异。故而民俗分布在区域文化之中,区域文化又由诸多具有个性特征的民俗事项支撑着,它们对微观文化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意义。
  论据:以湖南民俗与湖南区域历史文化现象为立足点,可以一窥其论点的成立。
  论据一:湖湘文化。其文化,由南宋胡安国、胡宏父子创立。他们在湘潭“文定书堂”、“碧泉书院”,将湖湘学派奠定并推向了极致。朱熹、张?、吕祖谦等都是从这里走出。湖湘学派群体之张南轩、彪居正、吴晦叔、胡大原等在胡安国父子的教育下,将之发展到岳麓书院,尔后并蔚为大观,一千多年的民风民俗,闪烁着湖湘文化光彩。
  论据二: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以湖南新化(上梅山)、安化(下梅山)为核心的湖南本土文化。它以“上路梅山张弓挽弩,中路梅山追山赶猎。下路梅山捞鱼摸虾”的原始渔猎特征,影响着湖南民风民俗,并形成自己的格局与特色。梅山文化从汉代梅?到北宋初王扶汉阳的一千年的历史,是梅山民俗文化的历史。
  论据三:荆楚巫文化。荆楚巫文化是以屈原之楚辞为核心文化。其文化,以诗赋为载体,集中地再现了上古初民到战国时期现实主义的民俗与浪漫主义的神话,它以八百里洞庭湖为核心,弥漫着湘、鄂、荆楚的巫风炽盛的历史。从离骚、天问、九歌等诗中,我们看到沅湘一带的历史斑迹。
  论证:以三千年的时间为经线,从今古到中古再到上古,以区域文化特征为纬线,可见左右政治社会发展的湖湘文化,零散不见经传的梅山文化,充满神秘怪谲的荆楚巫文化,在湖南区域中,再现了不同风采的民俗,并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注:以上提纲缩写并摘自拙著《中国梅山文化》第十二、十四章。
 

中国民俗学学派基石论、方法论与价值论
过 伟

  (一)基石论:中国民俗学学派的“基石”是什么呢?当是描写民俗学。怎样进行描写民俗学呢?对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里、具有六维立体的、历史传承性和心理性的民俗事象,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加以忠实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地描写记录,也包括对民俗事象的渊源、历史沿革与演变、传统民俗的变革、新风萌芽与未来发展趋势之评估,以及民俗事象所反映民族心理的探讨与记叙。
  (二)方法论:从中国现代民俗学80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学派方法论。顾颉刚研究孟姜女传说的历史地理研究方法。姜彬从吴语区出发,倡导区域文化研究。汪玢玲、柯杨、热合满、杨知勇、刘守华、巫瑞书、叶春生、过伟从事当地的区域文化研究。段宝林倡导六维立体思维与立体描写研究,倡议撰著《中华民俗大典》。林河、高国藩、金荣华、周星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作出各具异彩的成果。学者的研究方法,从自为到自觉。
  (三)价值论:学派的价值论,要从中国学者对民间文学与民俗的价值探索中梳理。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提炼五大作用:1.丰富人文科学宝库;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3.推动移风易俗;4.为制订和落实政策起辅助作用;5.增进人民相互了解、团结。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论述民间文学的实用、科学和艺术三大价值。中国民俗及中国民俗学的价值论,源于中国人的生活实践,源于儒道墨学术精英的学说,源于中国人的价值观。
  我们共同探讨学派的基石论、方法论、价值论,促进学派建设,作出多彩的学术成果。这是对学派的倡议者钟敬文先生富有意义的纪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网站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议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