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孙笑非]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
  作者:孙笑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11-01 | 点击数:22197
 

五、余论

  “当煤油灯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还没有几个人意识到这些生活用品被引进就是一个近在眼前的巨变的征兆——乡村生活即将完全地转型。”如部分学者所观察到的,真正点燃现代性之圣火的并非庞然大物,而是被民众认同和接纳的生活用品。物质层面的革新虽然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侧面和枝节,远不比革命、运动那般震撼,但其对乡村社会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以现代化为名的生活变革中,新式家具及其他应时造物在乡村家庭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的存在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占据,也映射出社会文化中的既定秩序。

  从坡村乡民接纳、使用新式家具的日常实践可以看出,乡村在主动追求时代步伐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的转化和再循环,新的事物循着“以新替旧”的发展逻辑取代旧的位置,督促旧事物脱离生活场域,同时促使旧物转换成新的形式并获得全新的文化意涵。社会的发展不断强调“为了进步而不断进步”之意,而文化是任意的、再循环的、变幻莫测的,它永远不会囿于原有的框架,而是在流动中不断地发展、创造和转化,并且以它的指导力和约束力对哪些物品将要废弃、哪些要被留存做出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由时代潮流所推动的“生活革命”遍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呈现出民众面对社会变化的一般性反应,而“都市型生活方式”是其中的主旋律。落脚到农村地区,“生活革命”突出表现为农民对现代物品的追捧和对城市生活的仿效,以占有、使用新式器物的方式实现自我及家庭环境的更新。这种革新并非被动的、固定化的,农民的韧性就在于能够将新的、陌生的、异端的转化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在接受新式物品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变成建构自信、明晰自我的物质基础。并且,传统物件与新式器物在农村地区呈现的拉锯战,暗藏着改良家庭空间和维持既有传统的两股对抗力量,人们一方面期待生活环境的革新,另一方面试图维持原有生活秩序,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并不排斥旧的生活方式。显然,新式家具的下乡入户,并未像城市家庭那样引发彻底的“以新代旧”,而是以“新旧交错”的形式缓慢且持续地推动生活变革。这些转变的发生突显出乡村文化迥异于城市文化的内在特征,乡土文化具有稳固的和黏着的坚韧内核,使其能够在应对外来物品时保持一种开放性,同时恒久地保留自身独特的品味和特征,这是一种基于生活实践的自主性参与和创造性转化,虽然在不同时期、地域、群体中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却彰显着时代的特质,亦由传统的行为规则和思维定式所形塑。

  (本文刊载于《民俗研究》2022年第5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唐穆君]乡村文化的变迁及价值重构研究·[杜韵红]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
·[柴颖]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研究·[王智洋]中国语境下乡村公共文化领域的变迁与重构
·[张帅]“非遗运动”中乡村文化发展的民间策略·[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金书妍]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品牌营造方略·[未酉寅]日本的乡村文化印象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兰玲 李文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
·[周星]中国人的“生活革命”·留住乡土文化的根脉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变迁·[李建荣]复兴民间画,是阻止乡村文化空壳化的有效战略
·“一村一品”振兴日本乡村·[孙晓忠]改造说书人——1944年延安的乡村文化实践
·[张利民]谈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乡村情结·中法专家共谏:不要让城市化淹没乡村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