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孙笑非]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
  作者:孙笑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11-01 | 点击数:20632
 

二、物以新为贵:新式家具的现代化意涵

  “物新人惟旧”是自古以来国人对于物和人的不同态度,暗示出对故人的依恋和对新物的追求。新生事物的出现,不仅能够再现,而且可以变革性地改变既有文化中的正统观念。以“新”为特质的城市家具下乡后,成为传统家具的替代品,人们逐步把二者当作相反的事物,从中建构对立性的意义。而所谓的现代性思维及其实践,经由新、旧的区分得以巩固。如此,新式家具摆脱了与传统家具的亲缘关系,成为铸造现代家庭生活的物质载体。在这种设想与实践中,新式物品在“破旧立新”风潮刚刚离场的社会舞台上演变为消除积弱形象的利器。

  新式家具多仿制西方流行款式,以实用方便、美观大方为特点,包括沙发、茶几、写字台、高低柜、靠背椅、书橱柜等,因造型多样、款式新颖、安装灵活、生产自动化而出名。1980年左右,新式家具摆脱传统意义上以方、平、对称为原则的框架结构,改为板式结构,并向组合、多功能方向发展,更为注重功能的合理和齐全,品种涵盖坐具、卧具、承具多种类型,囊括组合式、折叠式、多用式、悬挂式等多种样式,方便加工、运输和组装。

  沿海城市是新式家具的主要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天津家具在品质、造型、款式方面在长江以北的地区中均居第一位,占领了广阔的家具市场。1980年以前,新式家具集中在城市生产和销售。1982年4月至1983年底,在国务院“组织工业品下乡”的号召下,天津市家具公司调整销售思路,以“家具下乡”的方式开拓农村市场,先后十余次在天津蓟县、河北沧州、山东济南等地,与地方商业部门联合举办展销会。“家具下乡”活动的开展,为地方商业部门带来丰厚利润,同时响应了“工业品下乡”的号召,是对工业支持农业、密切城乡关系的国家策略的落实。作为具有政治色彩的符号表征,“家具下乡”关系到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以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落实生产目标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的诸多报道,将新式家具与传统家具的差异加以实例化。1986年《家具》杂志发表文章《家具带来的乐趣——最好的新式家具将舒适与新颖式样溶为一体》,详细介绍了欧美家具的时髦款式,认为家具的关键之处在于“追求实用和舒适”,在西洋光环的笼罩下,新式家具被附加上与现代生活接轨的意思。1985年,《农家历书》刊登《新式家具简介》一文,着重介绍一种墙上挂架。这种挂架由外边框和“井”字架组成,尺寸可以根据墙体面积裁定,其优势是“省钱省力、简单大方、利用空间”。挂架两侧对称悬挂着“政策落实千村暖,勤劳致富万户欢”书法作品,下方放置新式桌椅和茶具。此类家具布置作为现代生活的场景被广泛宣传,它的背后除有推广新式家具的用意外,还有对国家政绩的褒奖,揭示出国家力量向家庭生活延伸的意图。

  与此同时,以新式家具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官方记录频繁出现。在这些记录中,新式家具的数量多少与所占比例,或是用来证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或是作为创新开发的对象成为轻工业发展的明证。比如,1987年发行的《集安县志》根据该县职工拥有新式家具的百分比,结合其他衣食住行上的提升,总结道:“生活上无后顾之忧,一心扑实投身于祖国的四化建设。”1995年出版的《西海风情》将民众购买沙发、大衣柜、高低柜、组合柜等新式家具与洗衣机等高档用品的消费行为视作“生活改善和提高”的结果。新式家具已经打破地域差异,被整合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语境之中,在彰显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成功凸显出当地政府对民众生活改善的关注和支持。

  在改革开放引发的时代大变革中,家具意外地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成为铸造现代化家庭生活的物质载体,并在实际与象征双重领域奠定了农村现代化的根基。长期以来,家具置办倾注着农村居民的心血和期望。对农民而言,纳入这些具有现代气息的日用什物,能够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家庭面貌,而且满足了视觉美观、身心舒适等多方面的诉求,由此带来的优越感、满足感以及自身生活意识的觉醒,远远超出物质层面的感受。可以说,新式家具及其包含的现代、进步因素所营造的文化心态,相较种种现代化标语更能被民众接纳,也更加深入人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唐穆君]乡村文化的变迁及价值重构研究·[杜韵红]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
·[柴颖]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研究·[王智洋]中国语境下乡村公共文化领域的变迁与重构
·[张帅]“非遗运动”中乡村文化发展的民间策略·[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金书妍]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品牌营造方略·[未酉寅]日本的乡村文化印象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兰玲 李文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
·[周星]中国人的“生活革命”·留住乡土文化的根脉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变迁·[李建荣]复兴民间画,是阻止乡村文化空壳化的有效战略
·“一村一品”振兴日本乡村·[孙晓忠]改造说书人——1944年延安的乡村文化实践
·[张利民]谈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乡村情结·中法专家共谏:不要让城市化淹没乡村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