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2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2年两会专区

[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
  作者:赵李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10-30 | 点击数:1649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论文• 

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
赵李娜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摘 要:21世纪以来,中国民俗学发生着各类极具理论资源意义的学科转向倡议与民俗志书写实践。尤其近十多年来,有学者尝试提出家庭民俗学理论及进行相关民俗志写作。对一些学者相关研究行为进行学术史梳理,发现早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勃兴之初,就已奠定“以学者自己家庭为方法乃至对象”的两个主要议题领域,即民间文学搜集研究与社区(村落)研究,且在改革开放民俗学复兴时期以“家乡民俗学”形式获得延伸与深化。这些拥有调查者自我家庭成分因素的民俗志,在“国家-民众”宏大立场笼罩下呈现“隐匿的”和“部分的”特征。2010年以来,民俗学界开始出现一批有“家庭-自我”明确倾向的民俗学文本,家庭民俗志的书写实践与零星理论提出,标志着中国民俗志实验性写作的新范式。
关键词:家庭;自我;家庭民俗学;家庭民俗志;民俗志写作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云莉 张隽波]植树节:一体多面的现代节日先行者
下一条: ·[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相关链接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永钦]夫妻权力分析:入赘婚家庭关系与家庭决策模式探讨
·[张歆]从移民书写到“我们”的歌·[叶婷婷]温州市永嘉县高额嫁妆与家庭结构关系研究
·[魏丽]辨别“父亲”与自我认同·[陶子煜]当局者观
·[孟令法]对象、方法与理念:家庭民俗学发展谫论·[胡港]家庭教育民俗的概念、调查方法及展望
·[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孙笑非]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
·[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李小玲]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与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胡玉福]我绣故我在:广绣爱好者自我认同的意义建构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张淇源]自我形象的交叠与刻写的身体
·[刘桃 包先康]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张士闪]地方感与地方社会的自我建构:以鲁中洼子村为个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