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2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2年两会专区

[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
  作者:刘明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10-30 | 点击数:297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论文• 

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
刘明花
(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 要: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河西宝卷,其展演是在特定的场域下进行的,该场域由展演的空间、表演者、听众、文本等多重因素共同构成,这些因素之间彼此影响,发生关联,共同推动着展演活动的进行。在河西地区,宝卷念唱活动多在炕头开展,展演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高度粘合度的听众群体,展演者与听众之间、听众与文本之间均有着频繁的交流互动;此外,以展演场域为中心形成了一系列习俗规约。通过特定的展演场域,逐步构筑起众人参与、集体娱乐、和谐社会关系的文化氛围,在当地乡土社会,宝卷念唱在不同时期也始终能够被民众接受和传播。如今,当地宝卷念唱活动从线下延伸发展到线上,拓宽了其展演场域,也有助于其传承与创新发展。通过对河西宝卷展演场域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场域对宝卷念唱活动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为同类非遗项目的生存延续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西宝卷;展演;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丽丽 陈刚]纸上看花与乡野听歌
下一条: ·[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
   相关链接
·[郑土有 李亚棋]伊维德河西宝卷英译研究·[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刘丽丽 陈刚]纸上看花与乡野听歌
·[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王生晨]玩儿·会儿·事儿:民间戏曲的展演场域与实践逻辑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任积泉]“守正创新”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
·[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程鹏]景观生产与仪式展演:社区文化营造的典型路径
·[刘嘉瑶]从大门到天井:舞龙灯场域转换的内在文化意蕴·[王炫力 杨慧馨]化危为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研究
·[任积泉]新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宋妍 于千惠 范艺]乡村“抗疫”标语展演中的权力规训与空间重构
·[龙晓添]世代生成式“死亡教育”的展演、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张凤英]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的展演与记忆
·[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詹娜]场域、个性讲述与故事世界的建构·[罗瑛]民俗传承的生态文化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