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讨论:新的神话碎片?——神话主义视角的批评
“神话主义”(mythologism)是指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现代文化产业和电子媒介技术的广泛影响而产生的对神话的转化、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被从原本生存的社区日常生活语境移入新的语境中,为不同的观众展现,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像抖音这样的短视频社交媒体,各种各样的资讯、素材都在其中转化、交织、酝酿,神话素材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对神话文类本身的传承、传播、转化来说,短视频平台是不能忽视的新载体。
首先应该看到,神话短视频的传播方式对于传统神话的表述方式来说固然是颠覆性的,但神话文类那些核心的特征依旧是稳固的。传统神话文类主要围绕创世、神祇展开叙述,并且指向为现实世界秩序的最初奠定提供解释,这一点在神话短视频中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即便是那些挪用神话元素创编的短视频,其选用神话元素也主要是因为看中宏大宇宙意涵的话语效应,这可参看前文述及的诸多例子。
神话短视频借助技术进展,塑造出全新的文本制作、传播和接受方式——人人都可以便捷地运用神话素材制作视频,并实现快速传播;人人都可以在算法支配下便捷地获取神话短视频。传统神话叙事碎片化的重述,是技术带来的必然结果吗?从表象看,各种各样的神话元素都必须在几分钟内用视频方式呈现,受众越来越习惯于指间划过的短暂神话。相较于中国神话学学术史上对古代典籍神话零散、片段的讨论,神话短视频更体现出这种零散、片段的趋势。尤其是动画配音、真人主播解说神话类的短视频,制作者将自己消化神话素材的成果在几分钟内快速、直接地推送给观众,讲究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感官,而没有给观众留下很多深度思考与沉浸的空间。
在抖音里,观众对神话的接受是算法控制和快餐式阅读习惯支配下的“指间划动”,久而久之便习惯于短促的高浓度感官体验,再难有耐心地长时间沉浸于神话讲述、神话思维、神话体验的语境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中国神话所蕴含的积极精神内涵在当代的传衍。用传播学者的话说:“(短视频)图像、声音、文本的融合非但没有让人的感官更敏感、感知更强烈,反而是过于唾手可得的视听综合符号资源和粗陋的意义生产实践逐渐让综合性感官体验成为了不被感知的日常。
这种虚空的感官体验、轻视深度沉浸的神话转化,不仅仅是神话短视频,同时也是当代文化产业和技术革新之下神话资源创造性转化的共同问题。例如电子游戏对神话的转化越来越像《王者荣耀》这般稀释神话的内涵,文化旅游中主题公园的神话游乐项目越来越倾向于游客的一次性体验,神话类儿童绘本也越来越青睐言简意赅、图多色绚的感官冲击。
但是这种批评也应仔细拿捏分寸,尤其不能忽视那些基于神话传统进行短视频制作的案例。抖音上不乏取材古典神话的短视频,它们普遍呈现出一种重新建构上古神话谱系的倾向。比如前文提及的用户“讲神话的小志”“哪吒神话故事”等账号,通常会用一系列视频来呈现一个有组织的上古神话世界。再例如抖音用户“钱丢丢”的系列神话视频,涉及东皇太一、云中君、瑶姬、湘君、湘夫人、少司命、大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等系列神祇构成的上古巫文化体系。这些神话谱系化实践,与茅盾、袁珂、钟毓龙等人的神话谱系化工作是相类的。因此在看到短视频解构神话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用户重铸上古神话体系的努力,这种基于传统的神话重述恰好体现了民间文学的“未完成性”特征。
此外,短视频不易保存、用户可以随时删除的特点,也决定了神话短视频的传播具有短时间内的时效性。在笔者作互联网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就屡屡出现自己收藏的视频被发布者删除,而下载保存的短视频又面临在学术呈现中难以作为引证材料的窘境。这也说明当下的移动短视频还处于流行文化的变动状态,尚且不能完全对业已成形的中国神话传统构成时代性、历史性的文类重塑。
总之,在神话主义的研究中,除了看到当代中国神话创造性转化的热闹景象,也应从碎片化角度对其进行文化批评。尤其是对当代依旧在小社区中传承着的活态神话来说,短视频用户的实地拍摄虽然宣传了小社区中的神话民俗,但同时也为社区文化实践带来了冲击。无论从现场田野调查还是短视频的浏览来看,手机摄录已经成为当今各种活态神话民俗现场的“在场者”,这也是当代神话研究不能视而不见的视频社会化现象。
一个数百人的小社区的日常生活,动辄被数百万网民围观;唾手可得的海量信息削弱了网民获取知识、内化信息的能动性。这种不对等的赛博错位需要研究者尤为注意。对前述六类抖音神话短视频来说,不同的神话重述形式被海量围观、快速传播、大众化重构,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神话传统的精神价值传衍的一种挑战。这种神话转化一方面考验着互联网中神话承载者的智慧、创造力和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神话在互联网时代旺盛的生命力。
神话短视频是不是中国神话新的碎片?就目前短视频的不断发展以及呈现出的神话资源转化来看,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短视频本身带来的对人类深度阅读、沉浸思考的挑战,足以让我们在研究新兴自媒体对神话资源的转化时,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理性。从2016年至今,抖音短视频对中国神话资源五花八门的转化与重构,能否沉淀为一种构成时代风格的“新神话”文类,还有待于更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和多学科的交叉讨论。
(本文刊载于《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1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