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户生成:作为神话积极承载者的短视频用户
讲述者或者演述者是衡量民间文学文类形式的重要维度。在传统的中国普通社区中,神话的讲述与接受总是在一个有限的文化空间内:或是在民间信仰的仪式空间内,或是在世俗故事讲述与聆听的现场,或是围绕地域风物生成的神话演述传统。杨利慧和安德明在面向英语世界撰写的《中国神话手册》中提出了神话传统的积极承载者(creative bearers of myth tradition)与神话传统的消极承载者(passive bearers of myth tradition)的区分。杨利慧团队对淮阳太昊陵、重庆走马镇的讲述者魏显德、安康的伏羲山和女娲山、洪洞县侯村的女娲庙作了细致的田野调查,在调查中这两种神话传统的承载者得到更清晰的展示。杨利慧特别指出:“传统上被认为承载着本真的、正统的神话传统的祭司和巫师等宗教性的职业讲述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导游、老师则日益担负起了新时代里的职业讲述人的角色。
在抖音平台上,这些制作神话短视频的用户可以被视为新的神话传统承载者,但他们的神话转化似乎并不都是基于对传统的复述,还有许多重述、改编甚至解构。因此将短视频制作者称为“积极的神话承载者”更为妥当。当然这些视频制作者对神话的界定并不一致,其中不乏有借用“神话”一词但讲述玄幻、仙侠、传奇叙事的制作者。笔者认为,尽管他们与学术上的“神话”有距离,但是从民间文学文类边界流动的特点出发,不妨也将他们纳入讨论范围,以便更准确地描述神话短视频的实际情形。
“积极的神话承载者”的神话短视频制作有三个特点:一是讲述神话的主体是一个用户账号,这些用户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团体,也可能是专业运营机构;二是用户讲述神话的对象是其他千千万万手机短视频用户,他们形成了该用户账号的粉丝群体;三是这些用户讲述神话的文本生成方式是数字化的,也即文本必须经由视频制作软件的加工。
用户生成是移动短视频重要的内容生产机制,因此传播神话短视频的主体不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一个个抖音账号。一个账号也未必对应单一个体,有可能是一个集体,也有可能是一个运营账号的专业机构(如公司)。例如制作“口水封神”系列动画短视频的账号“变月动画”就是由上海变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的,其神话题材短视频是商业行为驱动下的文本制作。此外,在抖音上还有大量账号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用户,如前文提及的“创谈神话”即为福建漳州的个体用户。
这些异质的抖音用户让神话短视频的制作呈现出非均质性。出于商业动机的账号希望利用神话的文化吸引力获得流量;生活中的个体用户出于兴趣爱好而将作品分享给粉丝,其中也有一些个体用户制作神话短视频出于商业考量;还有一些账号定位本身与神话无关,但偶然制作了神话短视频,这背后则有更为复杂的传播动机。在这些多元主体的实践之下,神话的讲述或演述不再有明确的讲述者或演述者,各种不同的讲述或演述主体都运用短视频来传递对神话资源的创编,从而达到不同的传播目的。
对观众来说,这种多元主体的传播也带来了更多观看选择。动画风格、影视风格、主播风格等不同的文本类型都会积累不同的粉丝群体。通过算法和大数据的调配,神话短视频的制作主体和观看主体实现了双向适配。观众在指间划动手机屏幕,就可以选择性地观看神话短视频,神话成为多主体引流的资源。
在抖音平台上,粉丝的数量是衡量一个账号是否受欢迎的重要指标。这里的“粉丝”指的是关注该账号的其他账号,关注后粉丝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新视频。有些主营神话内容的用户账号的粉丝数量达到了百万级别,例如,截至2020年12月29日17时,“讲神话的小志”有120.6万粉丝,“变月动画”有197.1万粉丝。如此庞大的粉丝群体,意味着一个神话短视频会同时传播给百万观众,其影响力是传统神话讲述不可想象的。
另一个衡量短视频受欢迎程度的指标是点赞数量。所谓“点赞数量”指在所有观看过该视频的用户中,对视频表示认可的用户数量。虽然用户对某个短视频点赞的动机未必是出于认可,认可视频也未必会点赞,但总的来说这个指标还是能很大程度上反映视频的接受度。例如用户“神话小叨”也是一个专门用漫画和影视素材讲述神话的严肃科普类账号,其视频内容包含中国上古神话、希腊神话、北欧神话,截至2020年12月29日17时,他有46.9万粉丝,但作品总点赞数达236.8万次。
当然,庞大的粉丝群体并不都是“积极的神话承载者”,有的粉丝会对神话短视频提出反对意见。例如真人出镜的用户“丹姐聊神话”2020年12月26日的短视频作品《四大创世圣兽》,讲述了混沌鸿蒙时期的四个创世动物羽嘉、毛犊、介鳞、介谭。在评论区,有许多评论都提出了质疑:
神话故事都是相互矛盾的。
你这个我没听说过,但是我听说过盘古女娲上帝。
神话只是人编写出来的而已,真实的东西是人流传的。
这个是根据什么说的?
也有许多评论是表示赞同和有兴趣的,例如:
姐姐,说说冉闵好不,谢谢。
多说些,我爱听(比心表情)。
涨姿势(知识)了。
可见在神话短视频的粉丝群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神话持认可、理解的态度,也有不少质疑、否定的声音。这也反映出神话短视频虽然在传播效率和范围上大大突破了传统社区中传承传播的量级,并且其受众包含积极的神话承载者、消极的神话承载者以及不持特定态度的观众等多层级群体。不论哪一种受众,只要他们浏览、点赞、评论,就形成短视频的流量和热度。因此对制作短视频的用户而言,多元的受众和歧见恰恰有助于制造话题,从而推动视频的传播。
至于许多网民对神话的理解与学术上的神话界定有差异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加以澄清。一是承认“神话”作为一个日常普通词语和学术名词有差异,故神话的田野研究更倾向于描述神话话语发生变化的社会事实,而不应削足适履;二是应在学术文类概念“神话”与互联网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因此笔者选取案例时仍以斯蒂·汤普森的“最低限度的定义”作为标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