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短视频技术对传统神话表现形式的改变
在民间文学研究中,多数文类都有其显著的表现形式,例如故事讲述、史诗演述、歌谣演唱等。而谈论神话的表达,首先要看到神话观念和神话表现形式是可以分离的。许多神话观念历经千年犹在,但其曾经赖以存续的特定文化表现形式已不存在。比如伏羲女娲神话在汉代普遍通过墓葬图像信仰得以表达,时至今日这种墓葬文化已不存在,但伏羲女娲神话通过公祭人文始祖、图书、影视等文化表现形式继续保持活力。
神话被移动短视频重述,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大异于传统神话表现形式的特征。或者说神话短视频既不同于口头、书写、图像、仪式等传统表现形式,也不同于影视、广播、录像带等后起的非计算电子媒介形式。具体而言,这种“异”表现在数字化的用户生成、短篇幅的指间划动、神圣性问题的消解、算法推送神话等方面。
(一)基于视频技术的神话内容生产
抖音平台上的神话短视频制作者之所以有各种不同的身份,一个重要原因是短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低。目前常用的抖音短视频制作软件有乐秀、巧影、快影、videoleap、vue、快剪辑、编辑星、HitFilm 3 Express等视频编辑器。这些软件都非常容易入门,并且具备配乐配音、动画贴片、视频模板、胶片滤镜、特效、美颜、视频制作等功能,编辑后可直接导出。也正是得益于这些技术手段,前文述及的各类神话短视频都可以由普通用户单机制作完成。团队和企业用户,还可以借助更为先进的软件制作更精致的神话短视频。
数字技术的支撑让神话短视频的表述主体增加了新的维度。从表面上看,视频制作软件只是一种“书写工具”,但这种工具可以左右神话表述的内容。比如用户“乌鸦电影”讲述美国电影《神战》(以古埃及神话为背景)的短视频,其画面素材都是电影桥段,但借助便捷的视频剪辑技术、配音技术,短视频形成了“讲电影”的独特风格。这部电影本身是美式审美下的古埃及神话重述,但是通过视频剪辑变成了“神话重述的重述”。短视频的标题“埃及众神大乱斗”、汉字字幕文案、带有东北方言口音的配音,以及注脚文字“埃及导演拍的埃及神话”,共同将一部美国拍的古埃及神话影片本土化为抖音式的中国流行文化。这段视频在2020年10月3日分三部分连载,一共收获了251.8万个点赞。而“乌鸦电影”这个用户账号也特别偏爱广义神话的电影题材,如《魔法奇缘》《钟馗伏魔》《镰仓物语》《猎神》《昆仑神宫》等。
虽然技术因素没有对神话文类的叙事、话语造成本质的颠覆,但是视频技术赋予了传统神话素材新的魔力,不光使神话内容生产变成人类和计算机合作的过程,而且使技术因素在神话接受过程中变成了必要条件。德国学者赫尔曼·鲍辛格(Hermann Bausinger)曾说:“以自然而然的方式渗透到民间世界的技术给民间文化带来的不是终结,而是改变。”短视频技术渗透到中国神话传统的情境,正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些神话短视频的制作和接受者——用户也在无意识间把神话挪用到了视频世界,在作为古老文化话语的神话与高新技术之间搭起了桥梁。
(二)“加速度”的神话感官体验
一个短视频通常不超过五分钟,这是神话短视频大大区别于传统神话表现形式的重要特征。短视频制作技术是决定视频篇幅短小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神话短视频呈现碎片化的面貌,短短几分钟很难做到神话叙述的娓娓道来、铺陈排叙,因而神话短视频往往言简意赅、直击重点。这种篇幅短的特征加上技术门槛低,也是制作神话短视频的用户数量多的主要原因。
这种几分钟的神话展演,还取决于观众用户有没有耐心看完。观众用户可以选择不看完就“划走”,也可以选择随时“划回”,还可以关注账号、收藏视频、转发视频、点赞、留言评论、复制链接、举报。用赫尔曼·鲍辛格的话说,这是一种“加速度”,是民间文化纵向联系(传承)被横向联系(传播)所取代的时间压缩、空间扩展的现象。
总之,这种神话的接受链条伴随着划动手机屏幕的行为,观众对神话的感受、体验是通过一个个短促的感官时空不断串联的。观众在“刷”神话短视频时,接受到连续的、加速度的神话视听内容的感官刺激,会逐渐习惯这种快速的、集中的、掐头去尾的甚至去语境化的神话内容,进而忽视对中国神话传统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思考。这也是短视频带来的弊端——它剥夺了中国神话传统的时间沉淀属性,造成了神话话语生产和接受的加速度,以及神话表现形式的时空坍缩。
(三)短视频对神话神圣性的消解
神话短视频的另一个特征是消解了神话的神圣性。在以往的神话界定中,神圣性是否应该作为神话的必要条件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问题。学界就此达成的共识表明神话的神圣性即便不是界定神话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但神话短视频基本上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神圣性的问题,因为神话短视频本质上是一种娱乐型社交媒体,它只是一个转述、重述、传播、分享的平台。
相对于社区中讲述神话、信仰神话、书写神话的情形,神话短视频的神话本质特征表现最不明显。神话在这里是一种引流的内容资源,而非文化实践本身。甚至在抖音平台上大多数神话短视频都是以解构、重构、戏谑、娱乐的方式重新塑造神话。例如用户“哪吒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解释是,嫦娥偷吃不死药是为了飞向太阳盗取扶桑木,后被帝俊禁足于太阴星。当然,抖音的海量用户和精准推送也使得这种戏谑性的神话短视频在受众中拥有巨大影响力,随着神话短视频越来越多见,它在祛魅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数字文化寻根的复魅。
(四)算法支配下的神话重述
在抖音平台获得巨大用户数量的背后,还有一种技术手段是重要推手,同时也影响着神话短视频的文类特征,即大数据算法。算法是基于大数据运算实现精准推送的一种技术,在当代中国互联网商业中广泛运用。抖音短视频通过算法,实现了与用户兴趣的精准匹配。例如,如果一个用户经常在神话短视频中停留,观看、点赞、收藏、关注,那么大数据就会记录这种兴趣或偏好,进而更多地将神话短视频推送给用户。久而久之,用户就会成为神话短视频的稳定受众。这种算法推送神话、算法接受神话的特征也是传统神话文类不具备的。这种算法逻辑实际上是将神话题材的短视频作品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分配,实现制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快速对接。
从前文的若干举例来看,神话短视频的核心叙事性内容还是取材于传统神话的叙事。但是神话的表现形式、传播形态又体现出互联网文化的交互传播、网状语义的特征。新技术赋能之下的社交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神话叙事的面貌,加入了现代网民的知识、情感和价值。当然,对待这些碎片化的、戏谑的、使用算法的神话短视频,也应有更为宏观的反思与批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