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结语
综上,本文选取了六名日本民俗学家,对他们的研究分别进行了概述。不同于由柳田国男所构想、并在当今作为“日常学”来继承的“‘为人生’的民俗学”,他们展现出“柳田以外”多样化的民俗学形态。
在论及上述多样性的同时,最后笔者想要指出的是,包含柳田在内的民俗学家们所共通的特性——“反霸权性”。这里的“反霸权(counter-hegemony)”,指的是学者对霸权(hegemony,强大的权力)进行批判、抵抗并使之相对化的研究取向。柳田、南方、折口、伊波、金田一、宮本、赤松等学者的民俗学研究所共通的一点,是他们与近代西方、具有权威性的官僚主义、文献史学、官学、作为标准语的国语(与冲绳、阿依努相对)的中央文化等“霸权”相对抗的“反霸权性”。
鸟瞰世界民俗学史,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反霸权性”。18世纪末民俗学在德国诞生之际,德国对从邻国法国涌入的启蒙主义的霸权性产生了一种对抗意识。19世纪初期,民俗学在波罗的海三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欧洲周边小国接受与发展之时,也有类似之处,即当时这些国家对企图统治欧洲的拿破仑霸权主义采取了对抗的姿态。此后,民俗学着眼于口头文化与地方文化,在使文字文化与中央文化所具有的权威相对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反霸权的程度因地域、时代而异,但可以说这是世界民俗学所共通的特性。
霸权主义总是相信自己处于“主流”“中心”的强势地位,将自身的理论视为普遍性理论并强加于人,而民俗学的最大特色是从不同的位相将前者相对化,并创造出超越该知识体系的见识。柳田、南方、折口、伊波、金田一、宮本、赤松等民俗学家,他们各自的学术形态虽然呈现出多样性,但是反霸权性却作为一贯的视角为他们所共有。即使参照上述世界性标准来评价,他们也是无可争议的优秀民俗学家。
(本文刊载于《民俗研究》2022年第3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