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作者:[日]]岛村恭则(Shimamura Takanori)   译者:李常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05-13 | 点击数:12691
 

摘   要:南方熊楠、折口信夫、伊波普猷、金田一京助、宫本常一、赤松启介等六位民俗学家,曾在日本民俗学史上取得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风格。具体而言,南方熊楠虽为地方的民间学者,但持续面向世界发表研究成果;折口信夫在渊博的古代文学知识背景下,创造出诸多优秀的民俗学理论;伊波普猷在冲绳民俗学研究领域躬耕,留下不朽的成绩;金田一京助开拓了阿依努口承文艺研究领域;宫本常一勤于民俗调查,其行走足迹可绕地球四周半;赤松启介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民俗学者,因彻底批判柳田国男而闻名于世。他们的学术体系在中国学界尚未受到应有关注,因此可将其作为东亚民俗学共有的学术资源进行研究,以期今后能在译介、方法与理论的探讨等方面更进一步。

关键词:日本民俗学史;南方熊楠;折口信夫;伊波普猷;金田一京助;宫本常一;赤松启介

作者简介:岛村恭则(Shimamura Takanori),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日本兵库6628501);李常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山东济南250353)。

基金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补助金资助课题“基础研究B构建作为反霸权主义学术网络的‘世界民俗学’的基础性研究”(项目编号:JSPS KAKENHI Grant Number 20H01412);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补助金资助课题“基础研究B‘作为日常学的民俗学’的创新性-世相史的日常/生活实践/生活财生态学的国际合作”(项目编号:JSPS KAKENHI Grant Number 18H00780)的阶段性成果。


  近期日本出版的《民俗学的思考方法——捕捉当下的日常与文化》,是一本部分呈现现代日本民俗学动向的概论书。该著的框架是岩本通弥此前一直提倡的“日常学”。所谓“日常学”,是指生活在日常中的生活者(作为生活者的研究者),通过历时性地验证“理所当然”的形成过程,来内省式地理解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日常诸事象并使之相对化,以此来创造未来生活方式的一系列知性行为。

  岩本曾于1998年发表《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为什么民俗学疏离了“近代”》一文。他在文中批判道,柳田国男所构想的民俗学,其初衷是致力于解决“横亘于当下社会实际生活中的疑问”,从而“引导人的生活走向幸福的未来”,而民俗学所考察的作为“过去知识”的“民俗”,归根到底不过是为了实现这一构想的材料。但是此后的民俗学忘却了这一问题意识,逐渐转变成为以研究“民俗”本身为目的的学问。另外,岩本也论及民俗学有必要从研究“民俗”的学问,转换(回归)为通过“民俗”研究当下相继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学问。

  在此阶段,虽然岩本尚未使用“日常学”一词,但其中论述的民俗学的框架,构成了他当下所提倡的“日常学”的主要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自1990年代起,岩本对柳田民俗学有着一以贯之的深刻理解,其倡导的日本民俗学中的“日常学”继承了柳田民俗学的框架。

  笔者注意到,由岩本继承、发展的柳田民俗学的框架以及岩本“日常学”本身,是“人们为了反省日常并不断创造自己生活方式的方法论”,并将其命名为“‘为人生’的民俗学”。“‘为人生’的民俗学”是极具现实性与实践性的知性行为,即使与世界各国的民俗学比较,它也毫不逊色,且极富特色,应积极加以倡导。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虽然“‘为人生’的民俗学”确实可谓日本民俗学的特色,但日本还存在着其他研究路径的民俗学,它们以各种形式与柳田国男相关涉,却又不同于柳田,并相应地孕育出丰硕的成果,我们也应该对这些民俗学予以关注。

  本文拟从“柳田以外”的民俗学之中,选取南方熊楠、折口信夫、伊波普猷、金田一京助、宫本常一、赤松启介等六位民俗学者,分别就其学术特征进行论述。这六位学者是东亚民俗学界所共同拥有的财富,他们都是具有重要价值和独到之处的优秀民俗学家。中国学界此前对柳田民俗学进行过诸多介绍,并翻译过相关著作。但对于这六位学者,却基本上没有介绍他们民俗学内涵的著述或相关译介作品问世,笔者将从挖掘中国与东亚民俗学共有学术资源的角度出发展开论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下一条: ·[岩本通弥]“作为日常学的民俗学”思考
   相关链接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王晓秋]孙中山与一位日本“奇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