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从事实清理到学科建设(1995-2019)*
  作者:巴莫曲布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04-09 | 点击数:8561
 

  结语

  综上所述,从搜集、整理到采录、出版[30],从抢救到保护,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学建设,一直伴随着中华大文学史观的构合,为当下乃至将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石。钟敬文、贾芝、马学良等老一辈拓路人和几代各民族学者的不懈努力,既为一批批文学史和民间文学概论的书写提供了大量“证明自身”的文学事实和文本阐释依据,也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从新世纪走向新时代的有序展开和纵深发展建立了整体格局和基本方向。

  在这个四分之一世纪的发展时段内,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出现了诸多新气象。总体上看,随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术从新世纪走向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建设在整体格局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学资源的不断发掘和持续性积累,传统领域的继承与新领域的出现,理论建设和方法论的多科性整合,学术话语和研究理念的开放性对话,研究课题的生发与推演,学位教育项目的增设和专业细化,研究机构与专业学会的定位与互补,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带来了持续性的创造活力,使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理论建设滞后、问题导向错位、研究本体缺失等方面的不足有了极大的改观。诚然,理论方法论的自觉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从研究趋向上看,民间文学研究界的理论方法论自觉和学术观念更新,打开了回归田野、回归传统、回归民间、回归文本、回归生活实践的反身性思考空间和此起彼伏的辩论场域。尽管回归路线存在多个方向,但作为“家乡”的民间文学不再是没有“遗产”可资依凭的一门“新”学科,而且是“多民族一国民俗学”的老家底。在非遗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看护好这份老家底,如何通过学术研究将之传给下一代,也是民间文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注释: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史系列”之《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阶段性成果;同时构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16ZDA160)延伸性成果。

  [1]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36页。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学科建制中有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或称民间文艺学)两个概念,但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统称为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因而本文述及民俗学的地方包括民间文学。

  [3]详见刘锡诚《新时期民间文学搜集工作概况》,《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讲演录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第235-285页。文章归纳了1988-1999年十年间的民间文学资料学的重要成果。另参汪立珍《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建设回顾》,《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4]此据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前主任李松提供的统计结果。此外,“十部集成志书”中与民间文学相关的卷本至少还有音乐卷、曲艺卷和戏曲卷。

  [5]入库情况和统计数字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前主任李松提供。

  [6]张志勇:《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启动实施》,《中国艺术报》2017年2月24日第1版。

  [7]相关沿革参见黄建明、邵古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发展报告:1982-2012》,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另参朱崇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8]吴肃民、莫福山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古籍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9]布洛陀是壮族先民信仰崇拜的人文始祖;“麽经”即布洛陀经书,为布洛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内容,被誉为壮族文化百科全书和创世史诗。

  [10]邓敏文:《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另参吕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国家学术与现代民族国家方案》,《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文中述及,据邓敏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总目提要》和后补充的信息,截至1998年,民族文学史著作(不包括民族文学概况类书籍)已经出版了54种。孟令法近期做过一次不完全统计,这类著作已经上百种。这里仅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史系列》(第2版)为例。该丛书收入云南13个民族(彝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的族别文学史或文学简史,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编纂,由云南民族出版社于2014年推出,共计450.8万字。

  [11]就民族文学关系史而言,可参耿金声《西北民族文学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李炳海《民族融合和中国古典文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刘亚虎、邓敏文、罗汉田《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民族出版社,2001),郎樱、扎拉嘎《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贵州人民出版,2005)等论著。

  [12]刘魁立:《继往开来——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学术会上的发言片断》,《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第2期。

  [13]吕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国家学术与现代民族国家方案》,《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14]张炯、邓绍基、樊俊主编:《中华文学通史》(10卷),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

  [15]张炯:《走向完整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华文学通史〉导言》,《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下一条: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相关链接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米海萍]黄河上游地区多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
·[张柱林]民族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制·[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毕艳君]青海多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 ·[毛巧晖]民间文学的时代性及其当下意义
·吴新峰:《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钟进文]从“民族唱”到“唱民族”:基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的考察
·[毛巧晖]国家话语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
·[杨树喆]文化整合与中华民间文学的总体风格·杨义:大文学观下的中国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