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黄景春 陈杰]盘古神话辨析:以古代文献为中心
  作者:黄景春 陈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26 | 点击数:15640
 

三 《三五历纪》中的盘古

  徐整《三五历纪》历来被当作盘古神话出现的依据。该书已佚,相关文字见于《艺文类聚》:“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这段文字叙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但没有“垂死化身”情节。最初的盘古创世神话包括“开辟”和“变化”两个主题。开辟情节与《元气论》《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文中的化身情节结合起来,才是盘古创世神话的完整形态。《五运历年记》载:“元气濛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此文从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即称“徐整著的《五运历年记》”,而茅盾在引文后注曰“马氏《绎史》所引”。实际上,这段文字源自《元气论》,其托名唐代道士吴筠所作。然吴筠传世著作并无此篇。有日本学者认为:它成书于9世纪上半叶,作者应是裴澡。《元气论》见于张君房编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卷五六,文字与《绎史》相同,仅于首句前多“洎乎”二字。明代董斯张《广博物志》转引此段,也标明出自《元气论》。毋庸置疑,马骕误标文献。究其原因,董斯张《广博物志》引述上段文字以后,紧接着又引述“盘古之君”一段,出处为《五运历年记》;马氏不察,将上一段文字也误作《五运历年记》。茅盾依据《绎史》,把此文误作《五运历年记》,又以为作者是徐整,进而依据徐整吴国人的身份,判定盘古创世是“南方民族的神话”,还说这是“徐整因女娲氏补天的神话而私造的”;不过,茅盾还说“或许不是徐整所造,也该是盘古神话流传到中部以后由民间所增的枝叶。”茅盾的神话研究影响深远,迄今国内学界仍在转述他的上述说法,延续他误引误判的文献。此外,还应看到,《元气论》中气化宇宙、阴阳中和之论道教色彩鲜明,而盘古开辟主题则被淡化,“首生盘古”之说,似乎并非盘古创世,而是元气濛鸿之中孕育出盘古,重点在于盘古“垂死化身”,生成万物。

  董斯张《广博物志》所引《五运历年记》:“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肠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此文称“盘古之君”,仍以盘古为圣王,与《元气论》描述的盘古化身情节出入较大,而类似于《山海经》中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就叙事情节而言,《三五历纪》强调盘古在宇宙开辟中的作用;《元气论》强调盘古化身、生成万物的贡献;《五运历年记》杂糅了烛阴、盘古的特点,显示出与中土烛阴神话的结合。其实,盘古神话与伏羲、女娲神话,与混沌、元气、阴阳、五行等观念,道教神仙思想结合程度更深,这些为盘古的进一步改造、加工和利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
下一条: ·[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
   相关链接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李森 袁玉梅]中国西北地区人神之间的非常对话
·[李明洁]瑶族“追魂”与“赎魂”仪式的调查报告·[黄慧慧]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壁画的文化产业化探析
·[陈杰]魏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对盘古神话的吸纳·[姚春敏]明清以降乐户族群在地化过程探微
·[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秦贺]民俗学与舞蹈学双重解读下烟台篮子灯传承路径研究
·[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黄景春]黄帝神话的在地化生产及其文化产业开发·[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龚德全]作为“民众道教”的端公信仰·[陈杰]盘古神话的生成:本土化与地方化的结合
·[曾瑜媛]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在地化实践思考·[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
·[杨玉蝶]许逊形象建构研究·[刘晨]早期道教死后世界观念与“泰山治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