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张士闪]礼俗之间:黔东南光绪十四年《瑶白婚俗改革碑》解读
  作者:张士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7 | 点击数:1494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礼俗之间:黔东南光绪十四年《瑶白婚俗改革碑》解读
张士闪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摘 要:清光绪十四年黔东南瑶白村所立《瑶白婚俗改革碑》,既与王朝国家开边、治边的一统进程有关,亦与地方精英积极引入国家礼制以解决当地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其中与礼俗有关的话语形式,并非通常所指的官民差异,而是对“夷夏之别”话语的巧妙转换,在颇显含混的表述中体现出国家治边过程中谋求“礼俗相宜”的权宜之计。发生于瑶白村一带的光绪婚俗改革,由代表王朝国家意志的地方官员与代表边陲社会诉求的村寨精英共同推动,旨在谋求王朝国家、地方行政与村寨社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其实是以王朝国家与边陲社会“夷夏互根”的相互依赖关系所决定的。
关键词:礼俗之间;黔东南;瑶白婚俗改革碑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琪舒涵]灰陶工艺构建下的生活空间
下一条: ·[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
   相关链接
·[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刘晓春]当代民族景观的“视觉性”生产
·[徐晓光]歌唱与纠纷的解决·[宣炳善]黔东南州苗族鼓藏祭祖与先秦中原尸礼祭祖对比研究
·[雷秀武]试论黔东南苗族图腾问题·[王宪昭]感触心与境的和谐——黔东南侗乡田野调查记
·昨天的歌谣依然传唱·苗乡侗寨情 多彩贵州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