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张多]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
——云南大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建设省思录
  作者:张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7 | 点击数:1490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
——云南大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建设省思录
张多
(云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从1937年徐嘉瑞到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教算起,云大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的学术传统、研究队伍和人才培养赓续至今。在云大中文系以徐嘉瑞、叶德钧、李广田、朱宜初、李子贤等为代表的几代学人努力下,形成了基于文史传统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格局,并且逐步凸显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神话学研究的特色。和全国各高等院校一样,云大中文系在1949年之后交替以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名义开展学科建设,直至民俗学被划归社会学系。同一学科的两种名义在体现交叉学科属性的同时,也给学科建设实践带来困扰。展望未来,民间文学/民俗学在“两条腿走路”的学科建设实际中,须更加重视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之间取得平衡,在高教政策的游刃中为学科发展谋取有利条件。
关键词:学科建设;民俗学;民间文学;云南大学中文系;文史传统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纯]皖北民俗中“剪压(鸭)尾”成人仪式的文化内涵
下一条: ·[张海燕]包头土右旗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相关链接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