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李颖]与动画IP联动传承非遗文化的路径探索
——以《天官赐福》动画为例
  作者:李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6 | 点击数:966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与动画IP联动传承非遗文化的路径探索
——以《天官赐福》动画为例
李颖
(贵州民族大学)
摘 要: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下,关于我国非遗的传播形式层出不穷,纪录片、短视频、综艺等,当非遗与火爆的动画IP合作时,IP文化受众群会直接的接收到非遗信息,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作用,同时受众群也愿意为二者联动生产的非遗衍生品消费。笔者以《天官赐福》动画与非遗传承联动所开展的线上视频宣传和线下沉浸式体验活动为例,探索与动画IP联动的非遗传承路径。
关键词:非遗传播;IP合作;非遗传承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银平]民间信仰空间变迁与传说叙事圈层构建
下一条: ·[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
   相关链接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鲍园园]李子柒短视频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价值
·[苏长鸿]社区再造:论作为社区的大学及其非遗传承的意义·[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谢中元]非遗传承主体存续的文化社会基础 ·专家“把脉”杂技类非遗传承与发展
·[徐建峰]重视非遗传承,振兴锡剧乡韵·[毕传龙 赵娜]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视野下的非遗传播能力建设
·为非遗传播搭一座舞台·非遗传承人冉艺飞:传承古技艺助力脱贫攻坚
·[王学思]讲好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动人故事·专家学者谈数字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创新
·[孙正国 熊浚]乡贤文化视角下非遗传承人的多维谱系论·湟中堆绣传承人:坚持30载只为传承民族文化
·[郑杰修]活态与衍创:大竹竹唢呐艺术的非遗传承凝视·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当下是非遗最好的发展时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