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贺少雅 孙英芳]民间礼俗的生成机制及其文化再生产
——基于晋南 K 镇“过三十六”的考察
  作者:贺少雅 孙英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6 | 点击数:1365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民间礼俗的生成机制及其文化再生产
——基于晋南 K 镇“过三十六”的考察
贺少雅 孙英芳
(北京师范大学  山西传媒学院)
摘 要:礼俗传统是维系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及其稳定运行的主要力量。晋南地区新兴的“过三十六”礼俗是村落组织传统的现代转化、同辈群体的心理需求、地方精英的传统持守以及民俗主体的共同协商等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过三十六”礼俗融入传统的赵大夫庙会,再生产出以反哺家乡、回报社会为主题的新时期忠义文化精神,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现实需求和心理需要,为庙会的当代传承注入活力,展示出乡村文化的调适机制和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过三十六;礼俗;生成机制;文化再生产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下一条: ·[洪哲泓]真神与凡夫
   相关链接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刘晨]“墓神”后土的诞生
·[李若慧]礼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遗产”·[何斯琴]日用礼仪类书与礼俗互动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会珍]殡葬改革背景下鲁南农村丧葬礼俗的变与不变
·[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
·[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
·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8期活动预告(2023年3月19日下午14:30)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