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0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0年会专区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
  作者:于玉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5 | 点击数:5784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论文•
 
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
于玉蓉
(中央民族大学)
摘 要:从神话学的视角溯源作为文化记忆的“中”之观念:“中”不仅沉淀了世界初民共有的有关“世界中心”的集体无意识,还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思想律“阴阳五行说”,显示出“宅兹中国”与“君权神授”的紧密关联,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商周鼎革之际中国文化所经历的一次重要嬗变——“中”被赋予了道德蕴含。这次突破在“中道观”的发展过程里具有重大意义,沾溉先秦儒学及宋明理学,对儒家诗教及艺术审美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此为线索,可以看到其间绵延不绝的承续与嬗递,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及文化思想的延续性与独特性。
关键词:中;神话学;文化记忆;中华文明;延续;独特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符腾]浅谈海南女性与旗袍文化的传承之我见
下一条: ·[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中国香文献集成》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收录·[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
·[安德明]反义谚语:一个探究中国谚语的新视角·“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名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名单·[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王加华]中国古代耕织图的图文关系与意义表达
·[鞠熙]天下与遗产:中国古代风俗学的两种面向·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