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方志风俗观研究
——以明、清《壶关县志》为中心的考察
郭炳亮
(山西师范大学)
摘 要:“风俗”一词由来已久。爬梳史籍不难发现,古代士大夫阶层将风俗与政治挂钩,十分重视对风俗的观察与改良,认为风俗之优良关乎王朝之盛衰。明、清地方志的编修,鲜明地体现了明、清地方官员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以明、清《壶关县志》为例,从修志序文不难发现,“风俗淳漓”是县志编纂的动因之一。而对县志“风俗”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方志“载在会典者不具录”,显示出其与官方之礼制有鲜明的区别;而分析其条目,其中收录的婚丧、庆吊、宴饮等风俗又与古代的礼制相似,显示出一定的联系。从县志之各部分来看,一方面在编修县志时,官员命专人采访耆旧,为的是观风陈俗,“以备轩輶”;另一方面,方志中又在多处记载着官员改良风俗的事例。总之,从明清《壶关县志》分析,地方官员一方面引导恶风恶俗向美风美俗发展,以引导地方社会良性运行;另一方面,地方官员对风俗亦只是进行适度干预,而非完全管控。明、清地方官员对风俗的这种既管控又宽容的态度,对于当今政府推进社会治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方官员;风俗观;《壶关县志》;地方治理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