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0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0年会专区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作者:柯小杰 张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4 | 点击数:3372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论文•
 
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柯小杰 张沙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摘 要:中秋节是我国一道传统岁时节日。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祭月活动,带有明显的巫术和宗教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团圆”逐渐取代了早期的月神崇拜。这个过程的实现与唐宋时期文人阶层对嫦娥形象的改写有关。在他们的笔下,嫦娥从一个偷药贼变成了一个与丈夫分离的可怜女人,这种改变调动了人们关于中秋团圆的想象。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得以确立,也得以突破其时空局限性而成为一个全民共享的国家性节日。
关键词:月神崇拜;文人阶层;嫦娥;中秋节;团圆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下一条: ·[李维康]防灾心理与社会性抚育的仪式表达
   相关链接
·[毛巧晖]文化观念与技术变革:嫦娥神话文本演化的关捩·[张多]宇宙科技、宇宙观与神话重述——从嫦娥奔月神话到探月科技传播
·[吴晓东]伏羲女娲蛇尾蜴尾考·[吴晓东]汉画像里的嫦娥为什么有尾巴?
·中秋互赠铜镜习俗由来已久 多刻有玉兔嫦娥纹饰·[邓婉莹]“捣药”与“蚀月”
·湖北咸安拟申报“中国嫦娥文化之乡”·剑桥神话学教授点评:月神比美 嫦娥夺魁
·[钟敬文]蟾蜍、兔子和嫦娥[1]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