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0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0年会专区

[季中扬]风土人情:地方性问题的民俗学视角
  作者:季中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4 | 点击数:2187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论文•
 
风土人情:地方性问题的民俗学视角
季中扬
(南京农业大学)
摘 要:人文地理学从现象学出发,提出主体意向性将空间(space)转变成了地方(place),强调了地方的主体建构性;规划学、旅游学、建筑学等学科更为重视地方的可意象性(imagability),强调地方特质。中国民俗学本土范畴“风土”、“人情”也蕴含着对地方性问题的深刻思考:一是地方性是自然与社会、空间与时间、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与西方学说相比,“风土”概念强调了自然的制约性,并以“岁时”概念把时间维度纳入了地方性范畴;二是地方性是可以流动的,不仅是指“风”可以相互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人情”是可携带的,流动的社群可能重构地方性;三是“风土人情”范畴是由“风”、“土”、“人”、“情”四个概念构成,这四个概念是地方性问题意义之网上的四个重要节点。
关键词:风土;人情;地方性;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季全保 季旻孜]抓住抗防疫情后大好时机 用民俗画卷记录文化遗存
下一条: ·[蒋德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传统武术神话认同的激活、传播与启示
   相关链接
·[张凤霞]身体感的性别化塑造及其实践逻辑:从年节花馍备制说起·[徐麦]“地方”感知:民俗旅游研究新思路
·[郎丽娜 罗康艳]“非遗”语境下隆里花脸龙的传承与发展·[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郭宁]日常图景与心灵世界:动物精怪传说中的地方意义·[孙媛媛 刘宗迪 吴蕴豪 张超]山东地区民间星座知识调查
·[耿羽]侨乡仪式性人情异化的移风易俗治理研究·[朱佳艺]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
·[石圆圆]都市新风土记:人间关系的再创造·[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陈泳超]江南宝卷创编的地方性进程·地方性神灵的生长机制
·[孟令法]地方性防疫知识的传承与转型·[隋丽]符号的隐喻与复调的“土地”
·[朱林]地方性与互动性:当代仪式研究的两条路径·[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李向振]民间礼俗仪式中的人情再生产 ·[马翀炜]知识谱系的构建与人类智慧的分享:聚焦中国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