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0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0年会专区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作者:丁木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4 | 点击数:7154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论文•
 
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丁木乃
西南民族大学
摘 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野味的“吃祸”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不仅考验了国家治理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而且引发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和野味饮食文化的深入思考。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生态文化观念是和谐共生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互依互存、共生共荣的统一关系,它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而且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这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环境知识和生态智慧,挖掘其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为探索彝区生态文明建设中提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新思路,同时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禁食野生动物有着积极的参照意义。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禁食野生动物;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伦理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政禹]从瘟疫民俗到海洋信仰民俗的演变
下一条: ·[杜小钰]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的舞龙仪式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祝鹏程]谣言认知的主观维度: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观察与反思
·[张丽君]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公共民俗学实践·[熊威]物的流动、消费变迁与生活重构:以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武汉农村香烟消费为例
·[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
·[喻颖 李佳]刺绣工艺在新冠肺炎疫情宣传与叙事应用·[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曲木铁西 巴莫阿依]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研究·[鲜益]口头叙事与身体叙事中的凉山彝族巫舞文化形态
·[杜梦甦]凉山彝族毕摩仪式音乐形态研究·[张实 郑艳姬]小凉山彝族疾病文化的人类学研究——以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村为例
·[吉布呷呷]浅析凉山彝族丧葬中的哭丧文化·[巴莫曲布嫫]活着的经典:凉山彝族毕摩文献的独特文化价值
·[叶宏]凉山彝族的气象类“尔比”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尼木措毕”:大凉山彝族人送灵归祖
·[巫达]颜色、象征与国家权力·[巫达]语言文字与凉山彝族的文化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