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0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0年会专区

[黄文富]传统的延续与变异:多维视角下“壮族三月三”之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作者:黄文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4 | 点击数:3871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论文•
 
传统的延续与变异:多维视角下“壮族三月三”之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黄文富
华中师范大学
摘 要:“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和汉、瑶、苗等多个民族的重大传统民俗节庆之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壮族三月三”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碰触、共生和多业态融合背景下出现了新的文化生态,给“壮族三月三”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多维思考空间。“壮族三月三”的当下姿态既是传统的延续,也是传统的变异,其多元文化生态决定了其存在姿态的多维度性,探讨其在当下时代的创新性发展及创造性转化应坚持传统的精神内核和多元化的存在姿态。
关键词:“壮族三月三”;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保护传承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
下一条: ·[李佳霓]国家级民俗类非遗文化生态研究
   相关链接
·[周春雨]论鲁迅的故事观及其《故事新编》诗学实践·[常国毅 马知遥]数字时代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审思
·[曹冰青]传统戏曲资源创新性发展路径·[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王渭清 赵磊]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与共济·[段友文]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建构与乡村价值发现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神话的历史化、合理化与系统化·[张柱林]民族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制
·[段友文 冀荟竹]乡村振兴中民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黄悦]论当代网络文学对中国神话的创造性转化
·[王旭]回顾与反思:戏剧表演艺术中的神话重塑·[黄悦]当代网络文学对中国神话的创造性转化:回顾与反思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开题论证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杨利慧 张多]神话资源创造性转化的探索之路
·[黄永林 纪明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张祝平]中国民间信仰40年:回顾与前瞻
·激发遗产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朝戈金: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推动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戏曲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