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赵蕤]日本神话学“南方说”研究
——兼论日本近代神话研究发展阶段
  作者:赵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2-25 | 点击数:7242
 

三、二战后日本神话南方研究

  1960年,对华南、中国南部少数民族以及周边大陆东南亚的诸民族文化、社会、古代中国习俗等充满兴趣的伊藤清司、大林太良、竹村卓二、常见纯一等,成立了“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会。研究会成员当时或是大学助教,或是刚从欧美留学归来的年轻研究人员,之所以用“中国大陆古文化”这个名称是想通过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了解中国大陆发达的基层文化。此外,“古文化”一词是在中国大陆民族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等所谓国际研究志向中产生。此学会的成立改变了日本长期以来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研究寥若晨星的局面,战前日本神话系统论研究倾向于与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做比较,而战后,日本在思索国家、民族源头的浪潮中将视角投向西南少数民族。另一方面,由于此前可利用的中国神话资料,特别是少数民族神话资料有限,有关日本与中国神话的比较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前日本学界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但50年代以后,在日本一直难以明了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搜集和研究成果陆续被介绍到日本,给日本神话系统论研究带来不可低估的刺激。

  大林太良虽未能亲自到中国南方调研,但一直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抱有浓厚兴趣,他的“南方说”明显受美国民族学家詹森(A·E·Jensen)的影响,詹森以被杀的“保食神”型神话为基础理论,在芋类、果树栽培的未开化的社会中寻找拥有此理论的世界观,将其作为和高度文明社会的横的关系、纵的历史的构成,试图通过现代新几内亚的芋类栽培复原新石器时代初期农耕文化人类所拥有的世界观,因为他认为新几内亚神话属于古层栽培民文化。大林太良受此启发,认为“记纪神话”的保食神也属于杂谷栽培型刀耕火种,从东南亚大陆北部到中国华南是刀耕火种复合文化的故乡,此刀耕火种的复合文化在绳文末期、弥生水稻耕作以前从中国南部地方传到日本。

  日本神话界历来将王权神话作为“北方系”神话研究,但诹访春雄另辟蹊径,在《日本王权神话与中国南方神话》一书中将日本王权神话的每个主题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神话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指出日本王权神话不是只有一个原型,是由传入日本的多种素材汇编为一个综合体系,此素材最重要的部分存在于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中,作为综合体的日本国生神话、大国主神话、天孙降临神话等,与作为综合体的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神话存在重要对应关系。诹访春雄指出,日本神话是由希腊传入的“一元说”根源于认为中国的铁器文化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从西方经内陆亚洲传入中国的海尼·格尔顿(Robert Heine Geldern)等人的学说。但最近的研究否定此观点,认为中国的铁器文化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自己独立发展的。支撑日本王权神话的铁器文化与农耕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长江流域就已经存在。因此,日本王权神话的原型在中国南方。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保存有庞大的洪水神话群,而日本《古事记》中的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的兄妹婚神话,虽然没有洪水情节,但却包含畸形儿诞生这一典型要素,被看作是洪水型人类起源神话的变型。佐佐木高明认为,日本这种没有洪水的神话“称为‘原初洪水型'神话,似乎成为洪水神话的一种特别类型。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神话,无疑是属于原初洪水型神话”。因此,利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洪水神话探索日本神话的源头与系统的研究不少,如“畸形儿”研究。畸形儿是洪水后诞生的第一人类,也是民族的源头,可以说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种,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民族起源神话。因此,对畸形儿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虽然中日细节部分存在差异,但占卜成婚、怪胎诞生两个重要情节与日本神话极为相似,佐佐木高明主张:此类型的神话主要存在生业形态是杂粮型刀耕火种的中国华南山地少数民族之中,这里就是日本的刀耕火种的源流。安田尚道也持相似主张,松前健在中日神话比较时指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流传的兄妹始祖神话、创造人类的起源神话与日本记纪神话中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两兄妹诞生诸岛诸神传说有相似性,都传说初生儿是畸形。关于畸形儿的原因,日本学者大多认为“女性先开口”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似乎是接受中国儒教“男尊女卑”思想的结果,因为“记纪神话”编纂期正是接受中国文化的高潮期。但伊藤清司认为“记纪神话”里所记载的神话传说在质与量两方面几乎没受中国汉文化影响。因为在“记纪神话”里,中国各种形而上学的思想,如儒家、道家、阴阳五行等非常有限,虽然“记纪神话”编纂的动机、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受中国史书影响,但神话素材却是日本本土的。中国没有成体系的神话记录,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神话非常冷淡,甚至持否定态度,这种反神话的态度根植于儒教的理性主义。因此,与受中国文化影响而没能完整保存自己民族神话的朝鲜等国相比,日本是个例外。日本学界不能指望用中国汉族神话作为日本神话研究的比较资料。但是,中国大陆的非汉族,特别是华南、西南少数民族保存有非常丰富的神话传承,而且多以珍贵的口诵形式保存,与这些传承神话的比较研究对日本神话的复原、解释有重要意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流传的伏羲、女娲的人类起源神话便是其中之一,瑶族、哈尼族等都有同胞乱伦故事。与中国西南不远的印度尼西亚原住民也流传初生儿是肉块的起源神话,可以推测长江以南流域广泛分布人祖兄妹近亲乱伦的初生儿是无手无脚的畸形儿神话。日本列岛可能很早就有人类初生儿是异形的神话流传,很多异文在“记纪神话”以及其他资料中都有记录。很多学者分析产生畸形儿的原因是日本受到女性不应先于男性开口的“男尊女卑”的儒家思想影响,但这种分析不过是后世的附会,不足以采信。伊藤清司主张必须将其放到与它结构相同的中国西南苗瑶、彝族等神话中比较。而且,同类型传承从数量上进行比较是比较研究的有效视角,通过与西南神话群进行比较,这样得出的推论准确性较高。通过与西南神话群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结构上相同,而且,故事中诞生的畸形儿、肉块等相同要素相当多。

  日本的中国神话传说研究在依赖于中国古典文献进行研究的时代认为中国是神话的不毛之地,一直以来把中国看成是没有神话或者失去神话的国家。相对于日本的成体系的“记纪神话”,中国神话被认为是片段的、无体系的,日本学者在中国浩瀚的古典文献中感到茫然和失望。白川静指出中国的神话在体系和形式上,既不属于日本神话体系也不属于欧洲神话体系,是彼此孤立的、非体系的,属于既非东洋,也非西洋的第三世界。对此现象,伊藤清司指出存在两个原因:首先,中国地域辽阔,民族各异,不同系统的传承在各地相互交织。因此,要将片段的资料系统地整理相当困难;其次,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作为思想界正统的儒家理性主义否定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即使有所涉及,也将内容重新加工、包装,改变了其本来的意思与面貌。尽管如此,日本神话比较研究者依然认为与中国南方的比较是必须的。

四、结语

  从最初在文献中寻找神话类似性到从中发现文化的类似性、继而随着田野调查的深入展开,思考神话起源和文化传播路径,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对神话构造的分析思考都体现出日本学者对神话研究逐渐加深的过程。

  在日本神话南方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神话,随着中国方面的神话传说汇编之类的出版以及神话研究的深入,日本学者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研究,或者亲自深入田野收集素材,也逐渐改变了“中国神话匮乏论”的观点。

  (本文刊载于《民俗研究》2019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王亚南]中国神话古史与“国家”传统
下一条: ·[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
·[李鹏]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李琳]文昌信仰在越南的传播与越南科举文化
·[程梦稷]拟效、挪用与回应:从近世日用类书看“山海经图”在江户日本的流衍·[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