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9年会专区

[刘玉颖]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
  作者:刘玉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19 | 点击数:4506
 

 

中国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
 
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
刘玉颖
河北师范大学
加里曼丹岛旧称婆罗洲,是印度尼西亚各岛中最大的岛屿。位于加里曼丹岛西部的西加里曼丹省为印尼第四大省,这里居住着印尼众多民族,如达雅克族、华人、马来族、武吉斯族、爪哇族、马度拉族等。西加里曼丹省华人人口在印尼33个省中最多,华人主要居住在省会坤甸市和第二大城市山口洋市。这里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省潮州、惠州、梅州三地。2014年,印尼华人约2000万,其中客家人为800万,占印尼总人口的3%-4%。 客家人的出海史及与印尼婆罗洲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率军勤王史:客家人的前锋追随文天祥奋起勤王,终因寡不敌众,在崖山遭遇沉船,几乎全军覆没。卓姓人中一名叫卓谋者幸存,遂带领其余幸存者飘洋过海,三个月后到达一个荒岛,他们命名为“婆罗洲”。以后客家人下南洋,也沿用这个名字。蒙元时期的版图扩张,成为中国文化在婆罗洲进一步生根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海外移民史》记载,“婆罗洲方面,据土人传说,其地与中国关系至深。元代已将其北部之地,设为行省。至今其地之人情,风俗、文字、习惯、服式、用具中有若干部分,一如中国者。” 客家人自古迁徙,每到一处便开垦荒地,辛勤耕耘、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族群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形成了“客而家焉”的客家民系生存理念。随着客家人在婆罗洲的开垦和繁衍生息,中华文明得以在此地传播,客家文化因此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阳月 宋娟]论范成大“纪行三录”地方民俗史料价值
下一条: ·[柳倩月]保护非遗叙事传统,创造当代非遗杰作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张梦雅]“绣”的能动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