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9年会专区

[刘晓]城市边缘艺术节节日模式与发展初探
  作者:刘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19 | 点击数:2457
 

 

中国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
 
城市边缘艺术节节日模式与发展初探
刘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摘 要:当代艺术节作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人造节日”,具有独特的节日属性和艺术特征。随之应运而生的城市边缘艺术节,不仅可以在规模和形式上为当代城市艺术节增光添彩,在深远意义上,还能为以“常规”模式举办的城市艺术节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设立更宽泛的命题,甚至提出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城市边缘艺术节提出的对于边缘与中心的一系列辩证关系的讨论和借鉴,是人们推动当代艺术节向前发展的重要契机。所以,从城市边缘艺术节的概念、边缘与中心、排斥与抵抗以及举办边缘艺术节的现代意义入手,可以引出边缘艺术节尚待讨论的现代性价值,推助我国当代城市艺术节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边缘艺术节;边缘;节日模式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文江]记忆、展望、重复与认知:谣言“叙事家族”的心理机制研究
下一条: ·[刘旭青]乡土谣谚的文化功能及其民俗价值
   相关链接
·[王旭]从“笑话研究”到“笑话学”:基于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展望·[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吕慧敏]行走在社会边缘的二人转艺人·[陈杭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乡土社会对文化行政的适应与利用
·[张青仁]从妙峰山到恰帕斯:我在边缘看中心·[李淼]质性研究方法本土化:反思与建构
·[段恺]从边缘到中心:延安文艺的民间文化资源重塑·[王逍]文化透镜下的畲族历史
·[张宗建]“非遗”传承中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与身份呈现·[任志强]“边缘”之魅
·[张朴]羌族边缘区人口的演变及构成特点·[马知遥]城镇化——让乡愁变得更美
·[李修建]“边缘人”心境与“农民”本色·[刘荣庆]一门由中国学者创立的民俗学与新闻学边缘交叉学科
·[李莉]民族高校的民间文学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问题·[岳永逸]多面的胡仙与另一只眼
·[张士闪]七月十五:被边缘化的鬼节·[管彦波]民族地理学:新兴边缘学科的构想
·[王明珂]游移于边缘、边界的田野·[李向振]“边缘”村落里强势的“边缘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