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9年会专区

[贺少雅]明代民间冠礼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作者:贺少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19 | 点击数:3330
 

 

中国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
 
明代民间冠礼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贺少雅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摘 要:明代的礼仪复兴是宋代礼仪重建之后,经元代士庶阶层的自发传承,因国家礼仪建设制度化和良好的经济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礼仪文本上,明朝廷以朱熹《家礼》为基准制定《明会典》《明集礼》等,礼学家们也依《家礼》因时变礼编订了多种类型的礼书;在实践过程中,国家将礼仪建设与学校制度融合,将恪守古礼的郑氏家族树立为样板,对世人进行礼仪教化。冠礼仪节在保持精义的基础上,与前代略有差异,加冠时间、地点、参加者的选择、仪式器物等均以实用为要。民间冠礼相较于皇家冠礼,更强调实用性、灵活性和对个体的教育功能,并体现出一定的规范性和制度化。
关键词:民间冠礼;礼仪复兴;礼书;字说;士绅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和敬雯]黄河中下游乡村“添仓”习俗的发展与演变
下一条: ·[胡蝶 王娟]困境与出路:“僵狮子”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研究
   相关链接
·[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
·[贺少雅]论元代字说中所见之民间冠礼及儒家的成人观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