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结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社会在国家政治引导以及文化热潮的影响下,兴起了一系列的宗族建构活动。其中,居于鲁中淄川地区的窎桥王氏借助其以往深厚的宗族历史传统表现得尤为显著:首先,顺应国家政策于20世纪90年代末顺利完成了合族性质的家谱续修,且在此后十余年间进行了多次增补续修;其次,清明祭祖在新时期被重新恢复起来且逐渐发展成为常态化的合族性仪式活动;再者,家族文献被整理出版,以此作为家族过往历史的见证;最后,与村政集体展开积极协商与运作,重新复建祠堂。上述宗族建构的过程,无不体现着地方与国家之间礼俗互动的话语形式。
中国传统社会是为国家之礼与民间之俗互动而生的礼俗社会。特别是宋代以来,地方宗族处于国家政治与乡村生活上下互动的关键结点,并以此凝聚着诸如家谱续修、祖先祭祀、祠堂修建等方面的礼仪传统。民国以降,地方宗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家谱断修、祭祀中止、祠堂倾圮,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除了受到战乱、灾害的影响之外,还有来自上层国家之礼的变动所致。伴随着当代中国地方文化热潮的不断兴起,“民间和知识界的能动性获得较大的发挥空间,国家在‘礼俗互动’的价值取向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诉求逐渐凸显”(33)。进而,新的国家之礼在新的礼俗互动框架之中,促使民间之俗又开始兴盛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村民自治、民间宗教复兴等方面。而新时期的窎桥王氏宗族精英则通过家谱续修、祖先祭祀、文集出版、祠堂修复等一系列的活动因礼成俗,以俗应礼,不断恢复起窎桥王氏的“正统”地位,充分显示出国家历史进程中地方宗族主动贴近主流意识形态、寻求自身发展的诸多实践行为。而针对这一地方宗族个案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从礼俗互动的视角发掘乡村宗族的文化意蕴与运作机制,促进民众自发行动与政府合理施政之间的融合,助推当代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9年02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