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专题║ 纪念民间文艺家过伟先生
  作者:黎浩邦 过竹 蓝芝同 莫俊荣 段宝林 黄毅 农冠品 韦苏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3-21 | 点击数:11626
 

 真诚与财富

——沉痛悼念过伟先生

黎浩邦

  惊悉过伟教授不幸辞世,深感痛惜。

  20世纪80年代后期,笔者奉调从南宁地区群众艺术馆到广西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参加由中国文联在全国组织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系统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三套《民间文学集成》的编纂。

  这是一项庞杂而艰巨的学术研究任务。计划中,《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一册,110万字;《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两册,200万字;《中国谚语集成·广西卷》一册,100万字。先是各县(市)独自组织编撰队伍,搜集县里相应的资料,编选、分类,编纂成“资料本”,统一送到自治区文联。由自治区文联组织力量编纂“省卷本”。自治区文联编纂力量有限,便到区内的各所大专院校寻求支援。刚刚退休的过伟教授随即受聘担任《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的主编。从此,笔者便认识过伟教授并有将近10年的时间与他一起从事编纂工作。

  很快,笔者便得知,过伟教授192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市。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那时,他思想进步,1949年离开清华园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广西,然后就一直留在广西工作。

  在广西,过伟先生历任柳州地委机关报《柳州群众报》编辑组副组长、宜山地委机关报《宜山农民报》副总编辑、象州县文化馆副馆长、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局副局长。1980年调到南宁师范学院(今南宁师范大学)任教,并兼任该学院的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获评为副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在学术领域,他热爱教育事业,刻苦钻研,学识渊博,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会员;历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民俗学会会长、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在本职工作中,他勤恳有加,任劳任怨;在学术研究中,他刻苦钻研,成就卓越。早年在清华大学上学时,他就开始学术研究,在报刊上发表学术作品。步入社会后,不管是当报社编辑还是在管理图书管理、学校教学,他都学习不止,研究不停,笔耕不缀。先后出版了《南方民间文化与民族文学》《中国女神》、《侗族民间叙事文学》、《十七个传奇女性》、《讲古》等;与文友合作编著《毛南族文学史》、《京族文学史》、《仫佬族文学史》、《台湾民间文学》等、;创作的文艺作品有歌剧剧本《秦娘梅》《壮家的女儿》等、、部。其中,描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著作《岭南十二枝花》获广西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仫佬族文学史》获广西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女神》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和全国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一届理论著作二等奖,他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获全国十大集成志书编纂一等奖。他是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为祖国教育事业和文艺理论研究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过伟教授丰富的学识主要来自他不停的看书学习。笔者编纂谚语集成期间,在分类和编排中遇到障碍,三番五次的调整总觉得不太理想,打电话向过伟教授请教。他说正在家里赶别的文稿,叫笔者抽空带上文稿过去一起看看。隔日,笔者带上文稿前往。进到过伟教授的书房,一下子就被那满满的藏书所吸引。除了靠墙的那几个装得满满的书架之外,房子中间和写字桌的两侧也一摞摞地放满了书籍。他好像看出了笔者的心思,很认真地说:我们做学问的,不要怕书多。不要以为有些书好久都没用上就扔掉,也不要随意变换它在书房中的位置,从哪里拿出来用,用过后还是放回原来的位置。这样,下一回再用就方便了。他那种读书爱书的精神让笔者十分感动,也让笔者长了见识。现在再一想,觉得这是过伟教授留下的一份真情,一份财富。应该好好学习,好好珍惜。

  愿过伟教授的在天之灵永远安宁。

(作者: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段宝林]回忆过伟教授
下一条: ·[王杰文]“文本的民族志”
   相关链接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程锐]长征记忆的节日建构·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UNESCO故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后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视频 ‖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
·[刘魁立]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 20周年·[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