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玩与手工艺品
手工艺品因自然材料和手工生产方式所展现出的时间性,成为把玩者审美的切入点,并且随着赏玩的发展,手工艺品也凝聚了把玩者赋予手工艺品的时间痕迹。古代中国人对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特别在意把个体的生命融入与空间关联的历史时间、宏观时间中去。欣赏者可以通过制作后的手工艺品体现出来的时间痕迹,回溯到手工艺制作的历史情景和文脉中,并追溯历史,这正是手工艺品的可贵价值,即丰富的时间性和独特的文脉底蕴。通过人和物长时间的接触,手工艺品慢慢承载生命个体的故事并得以显现出来。
对手工艺品的喜爱,不但是因为材料所展现的时间痕迹,也是因为制作过程手艺人以生命时间融入其中所展现出的人情味。中国人向来喜欢收藏古董,把玩由玉石、红木、大漆等制作的手工艺品,这些自然温润的材料千变万化,本身就凝结了自然时间的痕迹。“对于手工艺生产而言,劳动的空间和时间就是劳动者人格展开的空间和时间。一身于人的活性的手工,维护了自我在劳动中展开的统一性,并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呈现创造个性。自主的工作使劳动者丰富的身心因素得到充分表现,产品也因此具备了形、色、质的独一无二性。”手工艺品的独一无二性正是因为在自然材料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个体的生命时间,“天工”和“人工”完美结合,这不同于机器通过瞬间的复制来进行标准化生产。在现代生产方式占主体的社会背景下,面对大量复制的工业产品,尽管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但同时生活也呈现出单一的格局。因此,手工劳动生产方式中的偶然性因素,在高技术的大工业生产中其审美价值倍显珍贵,以至于成为更贴近人性的审美方式而特别地加以对待。手工艺人在手工创作中感受到偶然性给人的心灵惊奇,领略工艺变化的无穷魅力和神妙之美,从而以丰富的想象力进入自我阐释的审美境地。“作为审美实践的手工艺制作允许人们自由、主动地对待种种偶然性,并把它纳入自己的选择范围,以之为自我灵性的证实和表现。无论过程和结果,手工艺制作都具有高度的适应弹性,可凭宽容偶然所造就的极大丰富性,为自己或他人提供审美认同的自由。”相比较机器生产,手工生产注入偶然性、个性化的生命时间在手工艺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也是人们把玩手工艺品的价值所在。
随着时间的发展,手工艺品也会展现出岁月的痕迹,出现无穷的变化。钧窑瓷器出窑以后,釉面上显现类似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本来釉面开裂是日用陶器上致命的缺陷,而当这种效果出现在装饰瓷器上时,却被视为一种难得的工艺之美。釉面之所以开裂,是因为釉内过高的硅量和胎上釉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待出窑后冷却出现的效果。由此可见,这种开裂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以实现,虽然烧制结束,但是却需要后期“物理时间”的“绵延”。而古玉中的“沁色”是在玉器埋入土中后,再经过长时间的侵蚀而在玉石表面留下的痕迹,在此,令人喜爱的不仅仅在外观效果,而且包含了对玉器的历史感和年代感的敬畏。不管是包浆还是沁色,只是具象化的、可看可触的时间或者历史而已。作为赏玩、收藏的手工艺品,本身就蕴含了时间的磨砺、历史的浸染。“在古物中被取回的,不是真正的时间,而是时间的记号,或是时间的文化标志。”对古董的喜爱,不仅仅是对其审美价值、历史价值的认可,更是因为背后那个抽象的、逝去的时间,是对历史的一种追思和敬畏。
完成后的手工艺品与人朝夕相伴,须臾难分,随着时间的发展都成为有生命、有灵性的“生命体”,并在以自身的语言表达自己,与人交流、与人亲近。中国人喜欢玉并把玉戴在身上,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在不断把玩的过程中,外表的皮色亦会变得更加光滑油润,质地也会比刚拿到的时候更加细腻温润。如果长时间把玩玉石会形成“包浆”。“因此,对于把玩,并不是刻意追求材料的贵重或工艺的奇诡,更不追求一种瞬间感官上的强烈刺激,而是需要通过自我的生命时间慢慢去抚摸、打磨,自己与手中之物共同展开生命,共同生长,增添岁月的痕迹,在这种缓慢的时间推移中,去玩味和体悟自我、自然甚至‘道’的境界。”
结论
传统手工艺材料在形成过程中有自己的气息和形成方式,凝结了时间的痕迹。手工艺材料的时间性甚至渗透在加工前材料的处理上,只有一定量的物理时间作用于手工材料,才能得到不同效果的手工艺品。实际上,中国传统工艺对于朴素的追求,也是对蕴含时间痕迹的自然材料的喜爱。这些材料所体现的时间观念与生命时间或者材料创化中时间的痕迹息息相关,并蕴含了一定的文化寓意。手工艺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是一个相互渗透“绵延”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也是人工和天工相互巧妙结合的过程。手工艺生产顺应自然“天时”融入生命的时间,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场域内完成生产。手工技艺作为一种内在的功力始终是“在身”的,通过手作用于“物”,中间并没有经过“转化”因而具有“在场”的即时性。因此,完成后的手工艺品可以成为时间痕迹的视觉表达,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而生命时间融入自然材料和手工生产以后,手工艺品因此具有了丰富的时间性,可以让人借此追溯历史,通过具体的手工艺品回到手工艺制作的历史情景和文脉之中,这也正是手工艺品的可贵价值。
(本文原载于《民族艺术》2018年03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