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李天赐]台湾少数民族神话中“人变动物”故事阐释
  作者:李天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02 | 点击数:12475
 

二、对所搜集到人变其它动物故事之统计分析

  笔者在搜集资料时发现,所搜集之人变动物的175则故事中,有86条是属于人变成鸟类的故事,占最大宗;另有89条则分属于人变其他各种动物(包括鱼、兽、昆虫类,大部分是兽)者。进一步对此两类统计分析后,又发现两者在性质、趋向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是个值得分析的现象。是以本文将分别就这两大类变形者之性别、变形产生原因、变形时之情绪此三方面,对其趋向与彼此间之差异作分析讨论。

表一 人变成鸟之外其它动物的故事之统计分析

  注:(1)布农人之人变成其它动物故事的数据中,男女皆有变形者有3则,所以性别统计数字会比故事数多3。解释名物中有3则是外形加习性,3则是叫声加习性,所以统计数字会多6。(2)泰雅人之人变成其它动物故事的数据中,男女皆有变形者有2则,所以性别统计数字会比故事数多2。解释名物中有1则是外形加习性者,所以统计数字会多1。(3)卑南人之人变成其它动物故事的数据中,男女皆有变形者有1则,所以性别统计数字会比故事数多1。解释名物中有2则是外形加习性者,所以统计数字会多2。(4)鲁凯人之人变成其它动物故事的数据,解释名物中有1则是叫声加习性,所以统计数字会多1。(5)排湾人之人变成其它动物故事的数据,解释名物中有1则是外形加叫声加习性,所以统计数字会多2。

  以上89个故事中,男性变形者有33则,女性变形者有16则,无法确认性别的有40则(其中有或可推测为男性但无法确定者,大多为小孩、老人、“有个人”这类难分性别之用语)。由此看来,似乎男性变成兽类的数量较多。推测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兽类整体形象较为阳刚;二是以男女对照来看,男性较常出外狩猎,进而能接触到野兽或进入野兽出入之场所所致。

  从变形原因来分析,“解释名物之变形”有46则,没有“崇拜图腾之变形”者,“遭遇危机之变形”有27则,“惩罚性之变形”有14则,“解脱死亡之变形”者有2则。其中以“解释名物之变形”者最多,超过总数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兽类为山地少数民族生活当中极容易接触到的物种,较需要解说之。而此类中依外形解说者有25则,依叫声解说者有6则,依习性解说者有27则,依名称解说者仅有1则(故事可分属不同类别者,采重复计算制)。其之所以是“依习性解说”者最多,乃因为对台湾山地少数民族而言,“狩猎”是其粮食来源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抓动物当然要了解其习性才容易捕抓。而抓到后即有机会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所以“外形解说”者排名第二,与“依习性解说”者数量相近。

  至于其它变形原因中,又以“遭遇危机之变形”者占压倒性的最多,约占7/11。其实变形主要的功能,本就是为了改变“变形者”的处境,所以就算在“解释名物”之变形故事中,其变形多少也具有这类功能。本文所统计之数字,乃指单纯“遭遇危机之变形”者而言。而“惩罚性之变形”有14则(约1/3),所占比例并不低,这是否说明部分山地少数民族的心目中,人比较高贵呢?其实不然。因为此类变形者,虽有1/3是带着羞愧之情绪,然其羞愧的并非变身后之样貌,而是源自于变身前之行为;其它则是隐含着愤怒、或是看不出其情绪者。且这类变身多是变形成猴子或老鼠,它们属于人们讨厌却又常对其无可奈何者,其生存能力并不低于人类。所以在少数民族口中实际并没有人类自以为高贵的味道,甚至有“与它动物平等”的涵义在里面。

  从变形前后之情绪来看,自始至终是正面情绪者仅3则,皆负面情绪者27则,正面情绪变形后转为负面情绪者8则,负面情绪变形后转为正面情绪者10则,看不出或无法判断其情绪者41则。为何其中无法判断情绪者最多呢?从作者创作之目的“藉由变形突破现况”看来,照理情绪转成正面者应该较多,然因为其故事中的变形都是“不可逆”的,加上台湾少数民族是平等看待人与动物,所以变形为动物等于有所得亦有所失,情绪部分非常复杂而难以描述,因此忽略也属正常。负面情绪者排第二,这类占除去无法判断情绪者后的9/16,超过一半,而其中又以藉愤怒而欲报复者占半数最多,哀伤者次之,羞愧者再次之。其变形后因得到动物之能力,进而才有办法采取报复,由此可见有能力变强的涵义在其中。情绪由正转负者,占除去无法判断情绪者后之1/6,此类多属于被惩罚而变形者,被惩罚心情自然容易变差。至于情绪由负变正加上情绪始终为正者共13则,这占除去无法判断情绪者后约2/7,此类尤其能突显出“动物们在不少台湾山地少数民族心目中是过得比人更快乐的”。

  另外,据笔者统计,在此89则变形为其它动物故事当中,有31则是小孩子(或少年少女者),丈夫(或父亲)身份者8则,妻子(或母亲)身份者有9则,其它身份者(如老人、猎人、兄弟、有个人等)47则(其中因为有一家人皆变形者1则,孩子与母亲皆变形者1则,夫妻两人皆变形者3则,所以总数比故事数多6)。该数据中,以不明身份者为最多,然其中大多能被推断为年龄较长、行为能力较强者,如再加上丈夫、妻子相对于小孩也可被归类于较强势者的话,那么属于相对弱势之小孩的变形只占1/3,这与想象中“弱势者才需要变形”似乎相反。变成野兽反而是强势者较有机会,弱势者机会较小。由此可知,虽说变形之目的多是为了突破现状,然在少数民族人们心中,能变成较强势凶猛之动物者,似乎本身在变形前也须拥有某些强势特质才行。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冯秀英]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两兄弟型故事研究
下一条: ·[陈建宪]故事类型的不变母题与可变母题
   相关链接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高佩英]中华虎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