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山地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中,人的地位与能力不高于其它动物,甚至有时是不如其它动物的,所以人常需要变形为其它动物,以突破困境。这样的观点与汉人在春秋战国后是大不相同的。变形故事其背后常透露出许多少数民族早期的心理状态,以及其所身处的周遭环境、生活习惯等信息。
关键词:台湾;少数民族;神话传说
吾人于阅读台湾山地少数民族的神话时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故事中人的地位与能力并不高于其它动物(基本上两者处于平等),甚至在特定情况下还能明显看出人是不如其它动物的(动物地位高于人),所以人类常需要变形为其它动物,借助其专长以突破困境。这样的观点与汉人在春秋战国后人贵物贱、“鸟兽不可与同群”是大不相同的。并且在台湾山地少数民族的故事中,其它东西(包括动物、植物、非生物)变成人的也不罕见,这些由他物变人者(多视为某族的祖先),并非是因为有什么特异,也不是苦苦修炼成人,只是单纯因为某事件触发成人罢了。
依我们目前能看见的文献推论,春秋初期中国人口约一千余万,到战国中期人口则增加到三千余万,人口密度大增。当铁器开始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后,人们越来越能藉由人力改变大自然环境,于是产生了优越感,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所有动物中最高贵的,而“禽兽”成了骂人的词语,由人变成其它动物是种降格(这种说法在《孟子》中感受尤其明显)。不过,对于许多人口密度较低的少数民族而言,其神话信仰并不会歧视人以外的其它动物,这点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变形理论与神话传说产生的原因
在讨论“人变动物”的故事前,我们应先了解“变形”之理论。“变形”,系指文学中(尤其是神话、传说故事里)藉由人(神)化物(包含生物与非生物)、物化人、人化另一人及物化另一物等方式,改变神、人与动植物或非生物之原有类种的变化。
在人类文化发展萌芽阶段,人智蒙昧,对所置身之天地间的万物万象,如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地震前虫鼠会有异象,鸟能飞天、产卵,天气有四季变化等,期待能有所解说。再加上其观察到大自然中毛虫会变成蝶、蛾、蝌蚪会变成青蛙、种子会变大树等现象,所以联想到:那些难以解释的事物其实可藉由“变形”将之“合理化”。产生“如果人也能变化成其它动物该有多好”的想法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西方,用以解释变形之理论有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72-497年)的“灵魂轮回说”,以及后来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公元1832-1917年)所主张的“万物有灵论”。他们深信灵魂可自人体“位移”而出,改变的并非是个体的形状,而是灵魂从所寄居的个体转移,这种灵魂不变而其所寄居的个体转换了的“变形”,虽然在精神层面可与本文所言“个体自身产生变异”有所相通,但在实质上其理论类似于佛道所说的“转世投胎”或“夺舍”“附身”。
至于中国变形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可用来解释万物间所以能相互“变形”的说法,那就是“气化宇宙论”。《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根据这种说法,万物皆是气之所生成的,因此万物间能相互转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变形产生的原因,据笔者所归纳统计,约可分为以下五种:
(一)解释名物之变形
少数民族早期为了对动植物与非生物的命名有一套解释,便以神话传说作为常用的解释方法之一。虽然这些多是没有科学根据,有些还极为牵强荒谬,但它们某种程度上却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这类变形在解释时,有依外形特征、叫声、习性、名称上的联想而给予说明这4种。且此4种也非单一选项,相互间常会搭配来共同解说,如:“该物为何会是此外形、叫声?”“为何有此习性、名称?”等。此类故事如:《蚕的传说》中小姑娘被马皮包住而变成了蚕;希腊神话中拥有巧妙高超织布技术的少女阿芮寇妮(Arachne)被女神阿西娜(Athena)变成蜘蛛;纳西瑟斯(Narcissus)爱上水中的自己而变成水仙花等。
(二)崇拜图腾之变形
如乐蘅军先生所言:
变形神话的动机,绝大多数需要用原始信仰来解析说明。首先最显著也最重要的,是图腾信仰,图腾信仰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既出自他所属的图腾物,所以一方面他兼有这图腾的特性,一方面他生从图腾,那么他的死亡,定又回到他的图腾物去。
此类变形是从图腾物变化成人,或是从人变化成图腾物之过程。而此类形体变化之所以能完成有一种驱动力,乐蘅军先生称之为“信心”,有信心则变形才可完成。对台湾山地少数民族而言,其信心就是源自于其主神(灵)的信仰。这类变形多藉由变化取得突破人类形躯之能。
以动植物为族群之始祖图腾者,其文明多半滞留于渔猎或初等农业阶段,故生活中与动植物等互动较为密切,容易产生特殊的认知或依存关系。如台湾泰雅人、雅美人、卑南人、鲁凯人均有巨石产生人类始祖之神话;布农人、排湾人有蛇为始祖之说法;邹人有树果或树叶化生而成人之神话;赛神人有虫生、猪生、犬生的说法等。
(三)遭遇危机之变形
少数民族在洪荒时代中,拳齿不若禽兽,而天地山川又有许多难以预测的意外,再加上不同氏族间的争夺侵伐,他们置身其间,处处充满危机。为求扭转或逃避危机,藉由变形达成,是神话常见之模式。这种变形常是对希望的一种表达,或是对恐惧的一种解脱。
(四)惩罚性之变形
此类变形主要肇因于违背约定或触犯禁忌之行为,是种非自愿性之变形。例如在台湾泰雅人、阿美人等传说中有因为贪吃生山芋而成为猴子、懒惰的女人变成老鼠的故事;日本动画《神隐少女》中千寻的父母由于吃了奉献给神明的食物,遭到惩罚被变成猪。这些都算是此类的变形。
(五)解脱死亡之变形
生老病死是人生难以规避的,而面对死亡尤其令人感到无限恐惧。昔人见到虫蛇脱皮彷如新生、蚯蚓断为两半犹能生存、尸体会化生虫子等,乃联想人类亦应能如是,拥有经历死亡而复得新生之机会。死亡后之变形多系人类欲摆脱死亡威胁,经想象、联想而成之故事。这种能以不同形态或方式存在于天地间,算是对死亡的一种超越或跳脱。此类变形又可分成:
1.伴随死者之精神寄托或某些特质,常有“报复”的涵义在内。如:精卫溺于东海不仅化形为鸟,更衔木石以堙东海。其变化是超脱死亡且含复仇之念的。
2.帝王及其家族成员具有此种神通。《左传·昭公七年》有载:“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山海经·中次七经》亦有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媱草。”结合精卫填海的故事来看,似乎显示出帝王及其家族成员有此特殊能力。
3.具补偿人们心中的遗憾及慰藉心灵的效果。在许多民族之始祖或英雄的传说故事当中,除了描写其所以受后世之称颂的原因外,也常见描写到其身躯或所持物化成山川动物之类,如盘古死后尸身化为万物,岳飞死后变成鹏鸟。这类描述,明显隐含着在世者情感上的不舍与信念上的塑造,而这又能产生一种超人格的感召力。
4.达成作者或读者的期望。如梁祝、比翼鸟、连理枝、双飞燕等故事,即属于此类变形。其结局利用变形,使婚姻受阻而自尽的有情人得以超脱死亡,升华纯情,终成连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