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吴凤玲]民众生活中的岫岩满族皮影戏及其传承保护
  作者:吴凤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25 | 点击数:8655
 

摘要:岫岩满族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重点呈现了民众生活世界中岫岩满族皮影戏的现实存在状态及其传承与保护。不断式微、陷入困境的岫岩满族皮影戏,一方面展示了民间社会在非遗整体性保护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昭示出统合政府和民间社会双元主体力量在公共文化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岫岩;满族;传承保护


  整体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要求既要保护非物质文化事象本身,也要保护它的生命之源;既要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价值观,又不能忽视其背景和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及其生存空间这两个层面实施全方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实现,离不开它所依托的民间社会这一主体。这其中既包括传承人(或群体),也包括共享这些非遗的地方社会的普通民众。在当前的非遗保护之中,民间社会的作用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很少能与政府的作用并置。

  2008年,岫岩满族皮影戏收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隶属于传统戏剧类别。2012年11月,其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其传承和保护中,可以看到民间社会主导的民间传承和政府主导的官方传承两条路径。对二者存在状态和彼此关系的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非遗保护中不同保护主体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位于辽东半岛的北部,总人口50万左右,以满族为人口主体。岫岩是典型的山城,矿产资源丰富,尤其盛产岫玉。玉石的开采、加工、批发和零售吸纳了相当一部分城镇和乡镇人口。山地自然物产也很丰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除种地和部分家庭成员的打工收入外,依托山地资源而从事的山货采集、菌菇种植、柞蚕放养、山羊等牲畜养殖,以及林地养护等副业,也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多山的地形特点造成了多年来交通不便的状况。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的建设,交通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至今没有直达火车的现实依然限制了人群和物资的正常流动。基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山区农业基础,岫岩的民间文化保存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皮影戏就是其中重要一例。

  皮影戏在岫岩地方社会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不同时期呈现出请神酬神或娱乐众人的不同功能。当下虽陷入不断式微的境地,但其在民间的流传一直没有中断,与当地满族民众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皮影戏在岫岩地方社会中是如何呈现的?皮影戏的非遗保护工程与皮影戏的民间传承如何整合?为此,2014-2018年,笔者连续4年追踪调查岫岩满族皮影戏。本文中凡未明确注明出处的材料,都来自这期间的田野调查。

一、历史传统与现状

  皮影戏的起源常被追溯至汉武帝因思念故去的李夫人请方士用幻术招魂的凄美爱情故事。但魏力群和康保成两位皮影戏研究专家均认为,皮影戏的真正起源与隋唐时期佛教的传入有密切的联系,佛教以影说法的形式促成了皮影戏的产生;明清乃至现在的皮影戏,与佛教依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戏神多为观音菩萨,剧目多为佛教内容,演出地点多在寺庙等。

  民国时期,关于皮影戏的记载见于辽宁多地的县志中。民国十年(1921)《凤城县志》“礼俗志”“愿心”条载:“愿心者,因事祈禳,获神佑,如其心之默许以酬报之也。或焚冥镪、文疏,或挂匾、讽经,或装潢神像,或唱影、演戏者,皆然。”“祈雨”条记载,当地在天旱求雨成功后,“则宰牲祭神,或演戏、唱影,名曰‘谢降’”。笔者在与《凤城县志》差不多同时期的《岫岩县志》中并未找到关于皮影戏的记述,但是岫岩作为与上述地区相邻的县域,其近世的皮影戏在民众中的存在形式应该也与上述记述相似,即为民间信仰服务的“愿影”是岫岩皮影戏存在的主要形式。人们用皮影戏许愿求神灵帮助,并在愿望达成后请班唱影作为答谢。岫岩皮影戏在民间还有“会影”和“乐影”两种形式,“会影”的出资和参与者为一定范围内的民众集体,多在民俗节日和宗教节日,或在求雨、去灾等集体愿望达成后集会观影。乐影在民间也称“喜乐影”,多适用于家庭办喜事的场合。皮影戏在这一时期的功能是既请神酬神,也娱乐众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有过受到极“左”思潮影响的阶段(如“文革”期间)。在这个时期,民间信仰作为“封建迷信”被压制,民众娱乐形式受到限制。皮影戏的艺术欣赏价值,即它的娱人功能,成为传承延续的主流因素;皮影戏的请神许愿功能则因民间信仰的压制而中断。个体家庭出资的乐影和愿影比较少见,最为常见的是集体出资的会影,皮影戏以娱乐众人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个体家庭在获得生产经营更大自主性的同时,也要更多地独自面对可能的经营风险和各种不测;加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带来的宽松外部环境,民间信仰开始萌动和恢复,人们希望依靠神灵的帮助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请神酬神的唱影活动由此在日渐增多。这时的皮影戏以请神酬神为主,娱乐众人为辅。民间信仰的复兴让皮影戏作为娱神工具在民间又以愿影的形式兴盛起来。近年来,电影、电视和网络等新兴传媒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极大冲击了包括皮影戏在内的地方民间艺术形式,致使皮影戏出现新的式微,演出市场和观众群体均在萎缩。以请神酬神为主的愿影演出,常常是影班孤零零地对着神案唱影,现场无人喝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陆薇薇]日本民俗志的立与破
下一条: ·[马丹丹 刘思汝]中产阶层“不可统计”的生活经验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