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8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8年两会专区

[杨兰 刘洋]优化与策略: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杨兰 刘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17 | 点击数:2587
 

•中国民俗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   

 
优化与策略: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杨兰  刘洋
(贵州民族大学)
摘 要:论文基于文化旅游产业链融合的行动逻辑和贵州本土实践,提出了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可创设一套“旅游智慧平台、全域旅游地图、多维宣传体系”的标识体系,坚持“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大旅游”的两条主线,实现“文化持有主体到旅游形象大使、艺术创作扶持到文化旅游产品、非遗文化资源到文化旅游产业核心价值”的三个转变,确保“政府、旅游者、旅游公司、文化持有人”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发展“农业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特色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科普文化+旅游”五种模式、采用“直接利用、整体提升、还原再现、集中展示、主题附会、旅游地产”六条思路。
关键词:产业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业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敬龙]宋代笔记中的东北地方方言与民俗文化举隅
下一条: ·[杨利慧]世界的毁灭与重生:中国神话中的自然灾害
   相关链接
·[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黄慧慧]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壁画的文化产业化探析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
·[黄景春]黄帝神话的在地化生产及其文化产业开发·[郑小红 刘敏]文化产业繁荣前提下西南地区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因素研究
·[张玉]符号消费视野下的唐卡产业发展研究·[曹祎媚]文化产业发展对非遗“雅化”转向的影响研究
·[杨洪林]文化产业视角下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城乡关系重构·[田川流]乡村振兴中多维度文化的构成及其价值实现
·[纪明明]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黄永林 纪明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涂俊]民间美术在传统年节中的作用及文化产业发展·[邓思杭]“互联网 +非遗文化”模式探赜
·当“春节+”遇到“互联网+”·[程鹏]民俗文化产业化的三条路径
·[杨利慧]神话主义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钱永平 李波]文化产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晋中经验
·[邢晨声]回荡在山间田野里的北路梆子·文化部:《艺术发展、文化产业、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项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公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