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8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8年两会专区

[文忠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与创新研究
——以青海为例
  作者:文忠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17 | 点击数:3107
 

•中国民俗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与创新研究
——以青海为例
文忠祥
(青海师范大学)
摘 要:基于各民族传统节日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归宿,调节关系的时间平台,传承文化的载体,文化创新的资源等重要文化价值,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创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而传承、创新时,需要秉承以人为本、活态原则,树立“文化家园意识”,视本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为民族生存、延续根本,注重青海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生存环境,培育传承主体的传承热情,重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强化传统节日仪式感,充分发挥民间传承机制,创新有效传承机制,保护中求传承,创新促进传承,地方立法,保障传统节日传承、创新。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与创新;“文化家园意识”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魏甜甜]从“蔚县剪纸”到“京彩剪纸”
下一条: ·[吴莲莲]桂林民歌传承机制研究
   相关链接
·[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吴凤玲]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文忠祥]沉浸交互,互补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思考
·[张焱 陶丹丹]比较艺术学视野下桦树皮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
·[温小璇]“老鼠嫁女”图画书的传承与创新·[王倩 陈东云]瑶族节庆文化符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陈有顺]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张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与创新
·专家学者谈数字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创新·[韦仁忠]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西北“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中国故事节·大学生故事会在沈启动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多元一体——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青举行
·[鄢玉菲]民间文学资源的传承与创新·[李涵]略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批判、传承与创新的指导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