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
‘一地’与‘三天’:一类浙江乡村醮仪召请科仪本中的二重空间观念
屈啸宇 彭连生
(浙江省台州学院 浙江省临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摘 要:本文以流行于浙东南地区的醮仪召请科仪抄本香通观为案例,讨论这一民间科仪文本中,由道教经科宇宙观与民间庙神空间观所形成的二重空间观念,及其在仪式文本生成过程中的作用。香通观的核心特征是以“一地”形成的“反映”式本地庙神段落,但同时,这一类科仪本身所采用是道经醮仪的基本框架,两者一起构成了香通观由“一地-三天”两种空间框架构成的醮位结构。通过比较笔者所收集的五类来自不同种类“先生”的通香观可见,假如以“本都”和“本保”这两种“一地”空间尺度来衡量每一册香通观的醮位内容和行仪者的仪式角色,香通观的仪文形态将随着持有者的不同,而在“一地-三天”这一轴向上具有明显的类型分布。从香通观的二元空间结构可见,道经科仪知识与民间空间认知正是在“一地三天”之间双向的“加法减法”转换中相互对话,而民间道教仪式专家群体也正是以这类科仪为媒介,在宗教菁英认知和民间仪式认知之间取得动态平衡。
关键词:香通观;“一地-三天”;“加法减法”转换;民间道教仪式专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