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8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8年两会专区

[罗瑛]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与认同重塑
——以陇川广山村的田野调查为个案
  作者:罗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17 | 点击数:2316
 

•中国民俗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与认同重塑
——以陇川广山村的田野调查为个案
罗瑛
(云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多元文化冲击和影响而渐渐淡薄之时,需要重塑性地传承本民族文化,让其在文化多样性的存续中有效标识和传播自我。云南陇川县广山村的景颇族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重塑,是基于跨境文化、基督教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作出的选择。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化实践,让文化以视觉符号等直观方式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重塑村民的生活世界观念。地方政府提出文化景观塑造方案的动因在于民族文化认同与经济发展,象征生产机制则是文化作为实践工具的方式,这不失为一种可探索民族文化重构与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视觉表征;认同;符号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陆薇薇]日本河童驹引考
下一条: ·[吕慧敏]行走在社会边缘的二人转艺人
   相关链接
·[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
·[孙正国]乡村记忆、身份重构与神话资源的价值认同·[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
·[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胡玉福]我绣故我在:广绣爱好者自我认同的意义建构
·[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傅灵犀]“身”为“老百姓”:失地老年女性的城乡叙事与群体认同
·[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张举文]民俗研究视域下的身体与性别民俗实践·[尹锋超]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咸阳市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
·[韦布花 张多 蒲睿熙 张子瞻 张顺民]乡村振兴背景下媒介助力民族文化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王世友 雷军蓉]消费者对民俗体育赛事空间的感知与认同
·[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林玲]忘却与记忆:炎帝的政治性发明
·[廖善维]原型与变型:壮族“智者”人物形象“箭垛化”研究·[李干]台湾泛文面族群文面文化复兴现象析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