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德]约翰尼斯·费边:《时间与他者》
  作者:[德]约翰尼斯·费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9-03 | 点击数:7978
 
书名:《时间与他者:人类学如何制作其对象》
作者:[德]约翰尼斯·费边
 
基本信息:
丛书:新史学译丛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ISBN:978-7-303-23216-1
 
  
 
  作者简介:
  约翰尼斯·费边,著名人类学家,曾在美国西北大学、卫斯理学院等多所大学执教,担任波恩大学、科隆大学、巴黎大学的访问学者。退休前任教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现居德国。他写了很多批评性的著作,《时间与他者》是他的代表作,这本书是人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改变了人类学家“建立研究对象”的方法。
 
  内容提要:
  本书被英语学术界视为人类学经典读物,重点检讨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特别提出“人类学是西方世界的一种宇宙观”的看法,并为文化批评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有关人类社会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费边指出,人类学家常常将自己的立场假定为“在此时此地者”,与此同时将他们的研究对象假定为“在彼时彼地者”。因而,人类学将其研究对象作为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错开的“他者”。费边在这本书中挑战了西方人类学的“他者”假定。根据他的洞见,在西方人类学发展的历史中,由于人类学家们对“多样性时间”的娴熟运用,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和转变,都涉及到人类学背后的权力与不平等关系。许多著名学者因此给了该书极高的评价,乔治·E.马库斯认为,该书“是对人类学书写的彻底的认识论批评。”
 

  目录:

  第一章  时间与他者的出现  /001
  一、从神圣到世俗的时间:哲学家旅行者/002
  二、从历史到进化:自然化的时间/014
  三、人类学话语中某些对时间的用法/027
  四、评估:人类学话语与对同生性的抵赖/032
 
  第二章  我们的时间,他们的时间,没有时间:对同生性的抵赖  /046
  一、绕开同生性:文化相对性/048
  二、阻止同生性:文化分类学/066
 
  第三章  时间与他者的书写  /088
  一、矛盾:事实或是表面/089
  二、现时化:方法还是结束/092
  三、时间和时态:民族志的现在时/099
  四、在我的时间里:民族志与自传体的过去/108
  五、时间的政治性:披着分类学羊皮的时间狼/120
 
  第四章  他者与眼光:时间与修辞的视角  /130
  一、方法和视角/131
  二、空间和记忆:传统修辞主题的话语/135
  三、安排的逻辑:可见的知识/141
  四、分而治之:他者作为客体/146
  五、“符号属于东方”:黑格尔美学下的符号人类学/153
  六、他者作为象征:“符号人类学”的例子/163
 
  第五章  总结  /176
  一、追溯与总结/177
  二、争论的问题/187
  三、同生性:出发点/193
 
  附记  重访他者  /205
  一、简略的开始:人类学中的“他者”/206
  二、在时间与他者中的“通往他者之路”/209
  三、时间与他者“之后的他者”/215
  四、结论:他者、众他者、他者化——漂浮的与膨胀的概念/223

  参考文献(一)/225

  参考文献(二)/233

  译者后记/259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岳永逸:《举头三尺有神明——漫步乡野庙会》
下一条: ·龙仙艳:《文本与唱本:苗族古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相关链接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孙瑶琦]“他者”视域下的民俗书写
·[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
·[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蔡磊]自我与他者:新媒体中武汉女人地域性格的呈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