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在非遗保护的提高认识行动中,本会老中青三代学者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或开设专题讲座,增强广大民众对于节气文化的认知,营造良好的传承氛围。
首先,通过传统新闻媒体推广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报刊发表《中国人的时间制度》《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惊蛰至,雷声起,桃花开》《清明,春天的节日》等文章。多位学者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清明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春风春雨话清明》(2018年4月5日18:55)提供学术支持。
其次,利用互联网和微信等媒体定期传播二十四节气知识。例如,在中国民俗学网开设“二十四节气”专题栏目;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节气文章;指导北师大民俗学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节气文章;应光明网之邀,在农业博物馆参与二十四节气展览现场直播活动。
再者,开设面向公众的专题讲座。本会学者应文化部非遗司、国家图书馆、农业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之邀,在不同场合开设“二十四节气与民俗”的专题讲座。在首都图书馆乡土课堂推出节气系列讲座,主讲人大多为本会学者。
五、2018年主要工作计划
其一,召开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
其中,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嘉兴市节庆办主办的“2018中国·嘉兴二十四节气全国学术研讨会”将于2018年6月在浙江嘉兴举行。会议旨在以端午节为时间契机、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多领域、多层面、多角度研究探讨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当代实践,深入阐释其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会议设计了10个参考论题,目前已征集有效论文70余篇。
其二,开展定向田野调查,为各级名录的项目扩展奠定学术基础。
在申报文本的“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中,就“加强系统化建档”有如下陈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二十四节气调查,记录该遗产项目的存续现状,全面搜集口头资料(包括相关的传说、歌谣、谚语、民俗资料等)、文献资料(包括古今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实物资料等,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进行建档和保存。”为共同实现这一保护承诺,今年本会纳入计划的节气调研任务主要包括:秋粥节(北京·立秋)、开渔节(荣成·谷雨)、清明(山西介休)。
六、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
第一,继续加强与相关社区、地方政府和专业机构的通力合作。
进一步整合中国民俗学会从事时间民俗和从事非遗研究的专业力量。一方面要更好发挥各节气研究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多元行动方协同增效保护机制;另一方面,要调动本会非遗工作团队的人力资源,为社区能力建设和提升履约水平提供学术支持。
第二,继续加强专业研究,夯实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的学术根基。
这里的研究,既包括对二十四节气历史、文化、存续力现状及其面临潜在威胁的学理研究,也包括对二十四节气保护制度和工作机制的政策研究;继续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促进二十四节气研究的国际化水平;积极探索“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这一非遗领域的项目保护措施及其制度安排,提炼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第三,有序开展二十四节气全国性普查和传播工作。
我们希望在国家非遗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有计划地连续开展全国性节气存续现状普查,逐步为各节气提炼出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活动事项,囊括其生产、生活、信仰、规训以及民俗实践诸面相,编制一本较为完整而系统的《二十四节气年中行事总览》;在此基础上,与媒体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制作一部权威的《二十四节气生活》教学实践片,进而通过信息和传播技术直观展示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生活方式,重点揭示其中的文化意蕴和当代实践:既可以在公众媒体上播放,也可以作为各类专题博物馆里的常设展示,尤其是便于进入大、中、小学及社区巡回展映。
第四,继续开展二十四节气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
在全社会开展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普及与价值功能认识的再动员,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落地生根,让人们身体力行地感知与节气相关的文化脉动,从而让节气实践成为当代人生活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在保护实践中寻找最佳学术方略,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传承自觉,继续做出专业学会应有的专业贡献。
2017年5月,“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杭州成立。一年后的今天,正值国际博物馆日,相关行动方在农博共同推出《2018年二十四节气保护行动计划》。藉此契机,让我谨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和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感谢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物遗产司的业务指导,感谢中国农业博物馆和相关代表性传承社区的信任和支持。在今后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中,我会将与各联盟单位继续坚持有组织、有计划、有联动、有成效地推动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发展;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构筑多元行动方协同增效的保护机制,我会也将继续本着共谋、共建和共享的工作原则,与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通力合作,力所能及地承担起我们这个学术共同体的责任和使命。
谢谢大家!
张勃(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8年5月18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