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张瑞民等:《年画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与保护创新机制研究》
  作者:张瑞民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08 | 点击数:4146
 

       书名:《年画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与保护创新机制研究》

  作者:张瑞民等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1日
       外文书名: Folk culture of new year pictures and it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protection mechanism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页 数:262
  装帧:平装
  ISBN: 9787309134155
 
 

  内容简介

  张瑞民等著的《年画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与保护创新机制研究》主要是研究传统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特征,循着历史起源、兴盛与衰落、题材体裁、产地与功能、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了年画的发展流变,充分挖掘了年画的价值功能和文化特质,对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多维路径。本书在前人研究和已有成果基础上,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深入挖掘中国各地年画中蕴涵的丰富地方民俗文化特质,探索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传承和弘扬中国民间经典文化。本书的主要创新点是发掘民间经典文化的内在力量和潜能,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年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机制。

  作者简介

  张瑞民,二级教授,衡水学院公外教学部主任,受聘河北省莎士比亚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河北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获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奖等多项奖励。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编写教材和工具书四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学者年画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六节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传统年画概述

  第一节 “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年画的体裁与样式
  第三节 年画的题材与类别
  第四节 我国五大年画基地地域特色及生态文化

  第三章 传统年画中蕴含的文化特质

  第一节 门神画的起源、种类及其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特质
  第二节 财神信仰民俗习尚及其文化意蕴
  第三节 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价值与当代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四节 年画中的吉祥文化透视
  第五节 年画的文化价值和德育价值

  第四章 民俗文化学视域下的年画民俗文化

  第一节 年画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年画的民俗学特征
  第三节 年画主题与艺术的民俗文化风格
  第四节 年画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民间形态

  第五章 戏出年画文化内涵及其地域特色

  第一节 戏出年画主要题材流变与种类
  第二节 戏出年画主要种类形式
  第三节 戏出年画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价值
  第四节 戏出年画地域特色

  第六章 跨文化视角下的年画文化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国外中国民间年画的收藏与研究考述
  第二节 西方宗教画与中国年画中神像崇拜的几个问题思考
  第三节 民俗文化对外翻译策略与方法——以武强年画为例
  第四节 后现代语境下年画民俗文化认同与记忆
  第五节 跨文化认同视域下年画民俗文化传承新解

  第七章 国外非遗保护策略与中国年画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

  第一节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述评及启示
  第二节 国外非遗数字化保护:应用与实践
  第三节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策略及其启示
  第四节 十年来中国民间年画研究:文化传承与数字化保护
  第五节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年画文化可持续发展途径思考

  附录1 调研手记

  附录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高荷红:《口述与书写:满族说部传承研究》
下一条: ·黄景春:《中国宗教性随葬文书研究:以买地券、镇墓文、衣物疏为主》
   相关链接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
·[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雨彤 胡燕]金陵茶文化聚落的活态传承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