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霞亭讲,1910年昌邑县县议事会和县参事会(以下简称议参两会)即已成立。“议参两会的议员,是由全县城乡各区人民选举而出。其被选之人多系乡区教育界知名之士。这些人士还绝大部分受同盟会的影响,富有革命进取精神,且有救国救民的抱负。而城区的土豪劣绅梁怀思(号称梁三爷)、夏俊魁(号称夏老太爷)、及其二子夏文彬、夏文华和魏桂五等,在全县选举当中则均落选。他们即在城内组织了一个城区议事会,保持他们的势力。又加上他们在历史传统上,一向是与横暴著名的三班六房有密切的联系。”当时县议参两会,为了厉行新政,兴利除弊,通过了以下四项议案:(一)戒鸦片、禁赌博。(二)取消盐场场官对农民小贩到盐滩晒盐户买盐的,额外加税的陋规(昌邑本是产盐之区,在清朝一代,将全县食盐每年应纳盐税已平均在地丁粮银里,随粮征收,故无论在盐滩晒盐户买盐,城市集镇买盐,均系自由买卖,不准另行征税,所以昌邑全境亦无官盐店之设)。(三)取消县衙门的衙役下乡传案,要吃差饭还要拿写钱,改为按里程给川资。(四)取消先说过堂各项差费,而后才能呈案候审的勒索的恶习。此举影响也极为明显:“这些为民兴利除弊的议案,不仅取消了班房衙役对乡民的讹诈,而且也杜绝了城内豪绅以串官说情为名,而行其敲诈乡民之实。因此豪绅与班房对议参两会痛恨入骨。”此即王霞亭所谓惨案发生的“远因”。
二、如丧其元:新旧精英冲突与政治象征
在清代,州县是“一省之内的最小行政单元”,“在州县以下没有任何类型的正式政府存在”。“地方自治”也是以州县为基本单位。而清末新政以及州县社群的深层变动是事件发生的根源。那么,为何演说员的强迫剪发会使深伏其中的“惨案之根”以这样突兀、激烈的方式袒露出来呢?
(一)帝国雨露:巨绅梁三爷及其家族的崛起
政治象征与社群冲突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案件的“症结所在”,而以士绅为主的传统精英与以“新学界”为代表的新潮精英之间的博弈,是这一事件的显著特征。其中,传统精英的主要代表有四个,即梁怀思、夏俊魁、魏桂五以及许殿魁,他们都是县城里的头面人物,都可以被称为“爷”。而梁怀思被称为“巨绅”,“人皆呼为梁三爷”。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在《昌邑县续志》里,作为能与地方官续修县志的“缙绅先生”,“同知衔梁怀思”列入“修志姓氏”的“采访”名目。对于梁三爷,这本志书透露出了多方面的信息。
首先,梁怀思来自一个有影响力的家族。在《昌邑县城图》中,在县城西南角城门的正面有一座壮观的“梁氏八世同居坊”,这是光绪二十四年山东巡抚李秉衡为建德县知县梁怀颜所立。方志里的一篇孝友传记说明了这座坊的由来:“梁克襄字君弼,南隅人,历世友爱,忠厚勤俭,为一邑之望。自襄上溯至思诚,凡四世,下传怀颜、鸣珂、骏声、宝庚,亦四世,至今八世同居。一切家诫多订自克襄。家居近百口,耕读经商,各执所业。其治家,米盐琐屑,咸归条理。光绪二十三年抚宪李秉衡奏请旌表,赐银建坊,题碑忠义孝弟祠。”此坊是梁氏家族名望的一个证明。这个家族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人,一是梁怀颜,附贡、选安徽建德知县,一是梁鸣坤,廪贡、海丰教谕。他们的众多亲戚因此获得了帝国的封赠,如梁廷瓒以孙怀颜贵貤赠奉政大夫,梁克福以嗣子怀颜贵赠奉政大夫,梁克禄以亲子怀颜贵赠奉政大夫,梁克襄以侄怀颜贵貤赠奉政大夫,梁克贵以孙鸣琨贵赠儒林郎,梁怀德以子鸣琨贵赠儒林郎,隋张氏以孙梁怀颜贵貤封宜人,于氏以嗣子梁怀颜贵赠宜人,李王李氏以亲子梁怀颜贵赠宜人,张氏以夫侄梁怀颜梁怀颜贵貤赠宜人,徐逄氏以孙梁鸣坤贵貤赠安人,郝魏氏以子梁鸣坤贵封安人。相关报道显示,一个“业已正法”的“倡乱省绅”名为梁怀怡,而梁怀德也因牵涉此次案件被“要求正法”。虽然地方志没有透露出直接的证据,这些记载却足够表明,梁怀思是这个大家族里的一员。梁氏家族命运的改变与帝国有着莫大的关联,这也是一种极为典型的方式。
其次,梁怀思的这个正五品同知衔应该是通过捐纳获得的。这恰恰是梁氏家族崛起的“秘密”:梁怀颜由附贡得选知县以及其子梁鸣坤以廪贡得教谕,都是通过“例仕”实现的,也就是所谓捐钱买官。一份于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恭呈御览的履历证实这一点:“梁怀颜,山东昌邑附贡生,年四十八,由新海防遇缺先知县,原选山西蒲县知县,题明改选近省,今掣签安徽池州府建德县知县缺。”经查阅,新海防例在光绪十五年。光绪十年至二十七年间,与梁怀思相关的捐纳共有七次,捐纳银数高者近四千两,低者也近一千五百两。这本是帝国危机频现的征兆,而对梁本人以及其家族来说却是难得的改变身份的机会。尽管与科举正途相比,这只是一种“异途”,它还是使梁得以列于缙绅之列。但是,直到续志的光绪三十三年,甚至帝国灭亡,这还只是一个没有落下来的空衔,这应是梁没有在方志的例仕里出现的原因。
再次,作为缙绅先生,在县志里有关梁怀思的记载还有多处,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相关内容,那就是“急公好义”,它经常用来形容一些绅士的善行:
红厓堤 近城,最关紧要,宋以来屡经修筑。光绪元年、十七年、二十三年,邑绅刘兰洲、刘书麟、梁怀思等相继呈请重修,用三合土坚筑。抚宁堤光绪二十一年大水,各堤皆决,抚宁最巨,东抚李秉衡发银助修。是年修堤各社,每堤一丈,给银一两。抚宁领银六百两。邑绅齐荩臣、梁怀思、马毓俊等亦捐巨资以倡。
城隍庙 道光三年,知县汤世培重修寝宫、戏楼。二十六年,知县李著、彭萃重修。同治十三年,知县茅方廉率绅士姜汝昣、刘兰洲重修。光绪九年,颁“仁德感应”匾额。十四年,知县罗熊光率绅士刘芳洲等重修。二十八年,知县乐理莹、王家骧率绅士夏选魁、梁怀思等重修。
关帝庙 在县治南,乾隆九年,邑人夏敬可、刘之曧建。道光二年,知县汤世培重修。同治六年,绅士姜汝昣、梁克襄、杨省三、韩鹤临、刘蔚然重修。光绪十八年,知县王德本率绅士梁怀思、刘芳洲重修。三十一年,知县涂绍光率绅士夏俊魁、梁怀思、黄兆泰等重修。先是咸丰三年,加封号“保民”于“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旧封号下;六年,加封“精诚”;七年,加封“绥靖”;同治九年,加封“翊赞”;光绪六年,加封“宣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